廣6/7-6/13 流行服飾內睡衣加碼全家 關閉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無論想知道什麼,世界上總有一本書在研究它。
(二手書)保釣運動全紀錄
  • (二手書)保釣運動全紀錄
  • (二手書)保釣運動全紀錄
  • (二手書)保釣運動全紀錄
  • (二手書)保釣運動全紀錄
  • (二手書)保釣運動全紀錄
  • (二手書)保釣運動全紀錄
  • (二手書)保釣運動全紀錄
  • 商品編號:p0699253766048
  • 店家貨號:11314527931
  • 購買人次:0
  • 銷售件數:0

(二手書)保釣運動全紀錄

出版日期:2019-11-01
ISBN/ISSN:9789570854152
作者:本田善彥

網路價
580元 210元 約可獲得超贈點: 2 點
付款方式 Yahoo618鉅獻:聯名卡滿額送2千5 刷富邦,單筆分期滿1萬5.送900
刷卡紅利折抵 接受17家銀行
  • 信用卡 接受信用卡刷卡
  • LINE Pay接受LINE Pay
  • ATM轉帳 接受ATM轉帳付款
  • 全家付款取貨 全家付款取貨
  • 萊爾富付款取貨 萊爾富付款取貨
交貨方式
服務承諾 七日鑑賞期內退貨免運費
店家即時通
  • 商品詳細說明
分級標示普級
二手書備註 : 無畫線註記
書況:良好
內容簡介:
20世紀1970年代起,中華民族主義運動風起雲湧,釣魚台問題也受到台灣和華人世界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長期定居台灣的日本作家本田善彥,以近10年時間進行口述採訪和田野調查,從第三者的觀點,克服許多客觀困難,面對保釣運動者的疑慮,取得許多未曾問世的第一手文獻,完成保釣運動諸多關鍵人物的採訪工作。本田善彥整合和評析圍環繞著這起歷史事件的道德思辨、思維,以及政治立場等,最後為讀者梳理出完整的脈絡,重現這場波瀾壯闊的民族主義運動之全貌。
本書分為三個部份:
第一部分是1970至1980年代,在中華民國台灣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背景下,以海外留學生的青春、國族情緒與改革主張交織下的學生保釣運動為主;
第二部分是1970至1980年代,台大和民間保釣組織的成立始末,也反映當代台灣社會改革的新起點;
第三部分將視野延伸入華人世界,深入探討香港、大陸保釣的精神內涵。
書中更以「偏安」、「避秦」兩個寓意深刻的說法,描述台灣長久以來置身強權環伺處境之下,不同政權卻極度相似的反應模式,反映照出移民社會在中原歷史挫敗後,一種自保迴避的機會主義心態。
本田善彥的《保釣運動全紀錄》是最齊整的文獻記載,也代表保釣議題最新的研究成果。讓過去曾為此驚濤裂岸運動付出心血的前輩得以留下完善的事蹟紀錄,更對未來如何看待此議題,提供了最有價值的參照。
作者簡介:
本田善彥
旅台日本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廣海外部,中央廣播電台節目部日語記者兼播音員,現為自由撰稿人。關心中日關係、台海兩岸關係、當代思想等議題。日文著作有《人民解放軍在思考什麼?》(光文社新書)、《中國轉換期的對話:24位意見領袖的看法》(岩波書店)、《台灣總統列傳》(中公新書)、《台灣與尖閣國族主義》(岩波書店)。中文著作有《台灣人的牽絆:搖擺在台灣、大陸與日本間的「三顆心」》。
譯者簡介:
風間鈴
輔大翻譯研究所中日組肄業。曾任出版社編輯,目前從事大眾傳播業,擔任新聞編譯。
章節試閱:
「我是一九三八年出生,臺灣中部南投人。我生下來的時候是個日本人,但在臺灣對釣魚臺的主權問題上,我沒辦法對日本讓步。」
二○一三年十月三十一日,一個下著小雨的悶熱午後,筆者在臺北採訪張俊宏,當時他七十五歲。
「我父親是小學教員,我們家以前是『國語家庭』。因為這層關係,從小我就對日本抱有一種親切感,覺得日本就像自己的祖國一樣,完全沒有任何敵意。但是,《臺日漁業協定》(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與亞東關係協會間為建構漁業秩序所簽署之協定。日方簡稱《日臺漁業協定》∕二○一三年四月十日簽署。另,兩協會於二○一七年各自更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以及「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是不對的,它否定了臺灣對釣魚臺的主權。全世界就屬臺灣對日本最友善,為什麼日本要這樣對待臺灣?難道我們的親日姿態是一場錯誤?」 
當過立法委員的張俊宏,講起話來也像立委在發表演說,言談間還夾雜著日語發音的「國語家庭∕kokugo-katei」。「國語家庭」是「國語常用家庭制度」下的產物,屬於皇民化運動(一九三七年日中戰爭爆發,臺灣總督府為提升國民意識所推行之運動)的一環。凡是使用當時的國語,也就是日語作為日常生活語言的家庭,通過審查後即可被認定為「國語常用家庭」,享有戰時物資配給方面的優惠待遇。生長在殖民地時代的「親日模範家庭」,強調自己對日本向來懷有強烈愛戀的張俊宏以一種嚴峻的表情,辭鋒犀利砲轟日本政府對尖閣問題的回應。筆者一時無話可回,只能埋首勤做筆記。
張俊宏的大半生,既是臺灣戰後知識分子的一種類型,同時也像一面鏡子,映照著臺灣民主化的進程。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畢業後,進入政治研究所攻讀碩士。後受到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提拔,自一九六○年代末負責政論雜誌《大學雜誌》的編輯與發行。張俊宏因為在雜誌上發表批評國民黨政府的言論,與國民黨對立情況日益嚴重,日後成了反國民黨勢力的「黨外」要角,與國民黨展開唇槍舌戰。一九七九年十二月美麗島事件發生,被依叛亂罪遭判處八年有期徒刑。一九八八年出獄後,出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歷任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等中央民意代表一職至二○○五年止。一九九六年也曾擔任民進黨代理主席。二○○○年陳水扁執政後,被任命為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後因路線問題與民進黨產生齟齬。據民進黨表示,張俊宏於二○○七年自動退出民進黨,之後與許信良等老同志偶爾出現在媒體面前,形同政界一匹孤狼。
在臺灣,以民進黨為首的「泛綠」政治勢力,一般來說與國民黨或是中國共產黨讓人聯想到的「中國」處於對峙狀態;與臺獨的主張相對來說親和性比較高,也有強烈仰賴日美支持的傾向。因此,泛綠強調對日本的友善姿態,對日本的主張也多表認同,造成外界普遍認為「綠營親日」這種近乎武斷的認知。就尖閣諸島的領土歸屬問題,李登輝曾公開表示「尖閣是日本的」,導致日本懷抱強烈期待,以為「綠營」的政治人物及政黨都和李登輝一樣有著相同的看法。
身為這樣的民進黨創黨元老,筆者得知張俊宏參與臺灣「保釣」運動,是在二○一三年六月的時候。
當時,位於臺灣東北部宜蘭縣蘇澳鎮的鎮民代表曾太山,於該年六月十七日具狀向宜蘭地方法院控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同時也是漁民的曾太山主張同年四月簽署的《日臺漁業協定》侵害到臺灣漁民權益,因而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損害賠償(宜蘭地方法院於八月十四日駁回該案)。當時,出面幫忙打官司的人正是張俊宏。
另外,八月十五日於臺北市舉行的「保釣」示威現場,也出現張俊宏的身影。參加同一天示威活動的「臺灣釣魚臺光復會」(臺釣會)的理事長劉源俊回顧當時表示:「張俊宏以及臺灣建國聯盟主席吳清等人都參加了二○一三年的抗議活動,都是他們主動來接觸我們的,在此之前張俊宏還出席了七月二十一日的臺釣會成立大會。」劉源俊是知名的老「保釣」,一九七○年代留學美國,在當地從事「保釣」運動,回國後投身教育界,擔任東吳大學校長,經常舉辦國際研討會探討尖閣的領土主權問題。對於和張俊宏等人攜手合作一事,他半帶訝異地表示:「從來沒見過綠營的名人或團體參與保釣示威抗議,這點值得大書特書。」臺釣會二○一三年七月成立時出版了《東亞新視野》叢書,其中收錄有民進黨立法委員同時也是政治學者郭正亮的論文,姑且不論人數多寡,至少證實臺釣會所言不虛,「綠營的保釣認同者」確實存在。
基於這樣的緣由,筆者請求與張俊宏見面。在此階段,筆者已經知道張俊宏因涉全民電通等案遭判刑。關於張俊宏投身「保釣」運動的理由,筆者曾暗自忖度,除籌募活動資金外,應是想藉此宣傳自己致力於「維護國家主權」這個不易招致批評的議題,以獲得露臉發聲的舞臺。然而,無論其真正的動機與目的為何,既然要從事「保釣」,總得有一番論述,才能訴諸於世。考量張俊宏周遭的現實環境以及種種可能,筆者詢問其之所以選在此時投身「保釣」理由何在,張俊宏回答如下:
「關於釣魚臺的領土歸屬,以前我的想法是,臺灣只須表明最
目錄:
推薦序 解構臺灣「顏色政治學」的「保釣」 何思慎

前言
第一部 1970-1980年代 北美
第一章 臺灣寧靜「保釣」
「曾經是日本人」的「保釣」人
駁斥《日臺漁業協定》
冷漠的臺灣「保釣」意識
難以窺見的潛在意識

第二章 反越戰風潮影響
捲入「保釣」運動的科學青年
「保釣」團體誕生
為「保釣」苦惱的國府

第三章 巔峰與分水嶺
學者公開信力挺,「保釣」運動迎接巔峰
「保釣」運動轉向的瞬間
華府大遊行的衝擊
運動受挫產生的疑問
「尼克森衝擊」促成左傾

第四章 周恩來在北京等著
「安娜堡國是會議」促成分道揚鑣
中共開始關注「保釣」
「接納中共,排除國府」案終獲通過
與周恩來歡談六小時

第五章 邁向各自的「祖國」之路
風靡左派的「新中國」形貌
從「保釣」變質為「統運」
「中國夢」清醒時分
支持國府的反共組織「愛盟」誕生
迫使國府革新的「保釣」

第六章 「保釣」催生出民主伴跑員
「黑名單」阻斷歸鄉路
電影《北京故事》誕生
敞開大門的聯合國職員之路
「回歸祖國」的人們
護照遭沒入,成為專業「保釣」人士
一邊「保釣」一邊推動民主化

第二部 1970-1990年代 臺灣
第七章 「保釣」運動點火人
臺灣漁船現蹤尖閣海域
蔣中正拒絕「琉球群島」
賭上報社前途的登島計畫
登島衝擊與影響
誰是真正的主謀?

第八章 戒嚴令下的蠢動
孕育出「保釣」運動的文章
被遺忘的「自覺運動」
「自覺運動」的「遺物」
自美國沖來的「保釣」浪潮
華僑是革命之母?

第九章 突破
踏上「祖國」的僑生們
《自由中國》播下的種子
臺灣「保釣」運動的先鋒──僑生
突破中央限制,僑生示威遊行全校沸騰

第十章 臺大保釣會的興亡
急轉直下的「保釣會」成立
《歸還沖繩協定》引發六一七示威抗議
馬英九與「保釣」運動
面臨退出聯合國,「保釣」失焦
要求改革聲浪與突然解散

第十一章 從「鄉土」到「本土」
「保釣」運動中的左派思潮
「保釣」運動與省籍
從「保釣」到社會改革
日本殖民時代的臺灣史記憶復甦
鄉土文學論戰與「偏安」
兩個「鄉愁」

第十二章 以登島為目標
支持黨外的「保釣」學生
「偏安」與統獨密教化
九〇年代「釣運」再起
目標小島,開始「保釣」
偶然與必然
「中華保釣協會」誕生

第三部 1970-2010年代 香港 中國大陸 華人世界
第十三章 殖民地與特區之間
 動盪不安的六〇年代
 六七暴動強化對香港的歸屬感
 左派主導的「保釣」
 殖民地眼中的「中國」
 回歸前的「愛國」競爭

第十四章 從支持民主化到「保釣」
天安門事件成為轉捩點
支持「雨傘」的「保釣」人士
大陸「保釣」現身
出發點在於民間對日索賠
與一九七〇年代釣運的雷同性

第十五章 民間愛國運動「保釣」
奉獻私產投入「保釣」運動
參加環保示威抗議遭逮捕
「中國歷代政權都是親日的」
對誰「負責」?「使命」從何而來?

第十六章 理念與現實
「保釣」商店老闆
眾人拋來的懷疑眼神
團結全球「華人」關鍵
喪失「中國」詮釋權以及「中華」混用
不斷變化的自我認同
中華民族意識並非固若金湯
「保釣」運動的現況
扮演反對運動角色的愛國運動
走訪南方澳
迴盪心底之物
南方澳「拚無人島!」研修營
後記

參考書目
附錄(一) 主要採訪人物列表
附錄(二) 保釣活動大事記
商品說明
  • 9.7 店家滿意度
  • 0.7 出貨天數
  • 0.4 回信天數
  • 2.1 缺貨率%
店家即時通

優良商店

消費者滿意度:9.7

商店滿意度

平均服務品質

出貨速度:0.7
回信速度:0.4
缺貨率:2.1 %

近一週瀏覽次數:219349

本店商品搜尋

商品名稱 店家貨號

價格範圍  ~ 

本店全部分類

全部商品(339628)

春季展 〉5折起~6/30(1174)

2023臺北文學季特展│參展書籍79折~5/31(310)

未來人與世界末日|單書66折起~7/16(72)

佛與道 |參展書6折起~6/30(104)

遠足【幸福文化全書系】│66折起~6/16(19)

2023台北文學●閱影展│中文書66折~7/8(60)

【經典DVD/黑膠收藏】(192)

◄二手書暢銷TOP500◄3折起(3)

注目新書(7318)

日文MOOK(616)

中文書(39867)

中文雜誌(1512)

歐美雜誌(60)

創意生活▶生活雜貨(999)

韓文雜誌(64)

創意生活|創意文具(1967)

唱片CD(367)

二手中文書(278642)

[x]
[x]

加入收藏清單

商品名稱:
標籤:(非必填)

你還可新增 個標籤 (每次新增限輸入一個,每次限10個字)
您可自訂標籤,方便資料分類與管理

常用的標籤:
資料傳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