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618主會場 關閉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無論想知道什麼,世界上總有一本書在研究它。
(二手書)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太陽花運動,我來,我看見
  • (二手書)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太陽花運動,我來,我看見
  • (二手書)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太陽花運動,我來,我看見
  • (二手書)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太陽花運動,我來,我看見
  • (二手書)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太陽花運動,我來,我看見
  • (二手書)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太陽花運動,我來,我看見
  • (二手書)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太陽花運動,我來,我看見
  • (二手書)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太陽花運動,我來,我看見
  • (二手書)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太陽花運動,我來,我看見
  • (二手書)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太陽花運動,我來,我看見
  • 商品編號:p0699253666793
  • 店家貨號:11314483283
  • 購買人次:0
  • 銷售件數:0

(二手書)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太陽花運動,我來,我看見

出版日期:2014-05-17
ISBN/ISSN:9789866281747
出版社:有鹿文化

網路價
330元 170元 約可獲得超贈點: 1 點
付款方式 Yahoo618鉅獻:聯名卡滿額送2千5 聯邦寵愛妳,分期滿15000送500
刷卡紅利折抵 接受17家銀行
  • 信用卡 接受信用卡刷卡
  • LINE Pay接受LINE Pay
  • ATM轉帳 接受ATM轉帳付款
  • 全家付款取貨 全家付款取貨
  • 萊爾富付款取貨 萊爾富付款取貨
交貨方式
服務承諾 七日鑑賞期內退貨免運費
店家即時通
  • 商品詳細說明
分級標示普級
二手書備註 : 無畫線註記
書況:普通
內容簡介:
本書所有版稅,全數捐給學運團體及NGO組織,做為公民啟蒙運動相關之公益用途

我們正在用青春寫一首詩,目擊改變世界的燦星一顆,又一顆;
我們正在用希望寫一首詩,敢把太陽叫醒,敢把自己變成太陽!

「我們面對不公不義所帶來的殘暴,依然熱血澎湃,
温柔堅定地和年輕人一起來抵抗。」
——小野

「不管最後是走出去或被拖出去,我們都贏了。
永遠不要忘記我們一起創造民主新頁的激情。」
——柯一正

「如果,天色會漸漸微光,
那是因為我們每一位太陽花運動的參與者都變成更勇敢的人。」
——范雲

★ 透過追求公理正義的緣會,我們成為真心向前行、團結真有力的有緣眾生。
‧2014/3/18,上百名學生突破警方防線,闖進立院佔領立院議場,要求服貿逐條審查。
‧2014/3/20,立法院外面的每個角落都在進行著戶外公民課。
‧2014/3/22,行政院長江宜樺與學生代表在立院旁街道會面,不願承諾撤回《服貿協議》。
‧2014/3/30,太陽花運動學生號召,五十萬民眾身穿黑衣佔領凱道,表達反服貿決心。
‧2014/4/6,立法院長王金平承諾《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未立法前,不召集朝野協商《服貿協議》。
‧2014/4/10,學生撤離立院。林飛帆說,若執政黨撕毀兩岸協議監督立法承諾,「我們必再回來」!

★太陽花運動的目擊感動,台灣民主黑潮壯濶捲湧!
★多位站在關鍵「戰略位置」人士,從不同角度,目擊「決定性的瞬間」!

──林飛帆:義憤的群眾在立法院外抗議,我看見「黑箱服貿」,以及必須藉由奮鬥,才會得到的光亮。
 
──小野:相信改變世界從自己開始,我看見有一群人,燃燒著青春和熱情,佔領一個地方,發光發熱!

 ──柯一正:運動第一天進立法院後就住下,我看見一個個不同姿勢的蠶蛹,承擔兩千三百萬人的重量!

 ──范雲:見證「野百合學運」以及民主開放,我看見街頭的民主教育,以及台灣民主新生的可能!

──黃國昌:年輕朋友充滿創意、勇於承擔。大家協力齊心,負責運動中各種分工,我看見了全新的公民。

──蔡培慧:青年世代與社運伙伴的團結抵抗,我看見人民議會的浮現,共同抵擋那橫亙海峽兩岸的壟斷資本,走出光明的路。

 ──周馥儀:彷彿就是太陽花,我看見「自囚」的一群人,用來喚醒自由、民主和正義的力量奔流匯集!

 ──余永寬:懷抱理想、承擔責任,我看見年輕人的組織、效率與執行力,以及世代交替的急迫性!

 ──邱毓斌、林傳凱、謝芮娣:太陽花運動發生在台北的立法院,但我看見來自全台的聲援、匯流與行動。

──太陽花運動史料小組、學運參與者:在國家巨獸的壓迫下,我們看見夥伴們的熱血勇抗與溫情支持。運動,已經遍地開花。

──從二○一四年三月十八日到四月十日,「太陽花運動」二十四天內。你,又看見了什麼?

★ 這是一本關於「我們」的公民運動紀實,一本屬於「太陽花運動」的影像詩學。
★ 一切因我們的看見、我們的記憶、我們的記錄、我們的介入,讓世界更完整。

 一場反對「黑箱服貿」的抗議,何以在短時間之內波瀾壯闊地蔓延,撞擊出屬於公民意識覺醒的新大陸?學生追求「世代正義」和「社會正義」的行動,又如何翻動台灣社會的深層結構?新世代又如何利用網路渠道突破媒體封鎖,分享資訊、集結動員,改變社會運動的形式與樣貌?
 本書集結名作家、名導演、學運先驅、太陽花運動幹部,以及公民記者等多位人士,他們身處歷史的「關鍵現場」,以詩、以紀實文字、以影像,描繪出這首即將開展的台灣民主黑潮史詩,為之譜下動人的序曲。
這場運動並未結束,出版紀錄的工作也從未止息。這本書的存在,並非強調運動紀錄的代表性,而是提醒在國家機器壟斷各種媒體訊息露出的當下,這是行動參與者做為主體記錄這場行動的起頭,也是再次的對話。冀望更多視角能開始被看見。自己的運動,自己記錄,自己詮釋,寫自己的歷史。
作者簡介:
小野
多年來引領風潮的名作家,台灣新電影運動主催者之一,「不要核四、五六運動」發起成員。

柯一正
名導演、演員、台灣諸多社會公益運動的參與者,太陽花運動期間,全程陪同學生住在議場中。

范雲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一九九○年「野百合學運」總指揮,當代重要的介入社會的知識分子。

余永寬
「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咖啡館創辦人,一位「基進」的「公民記者」。


照片提供
太陽花運動史料小組、學運參與者,及以下人士:

王信允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太陽花運動史料小組召集人。

林飛帆
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生,從「野草莓運動」開始,積極介入各項社會改造運動。

林傳凱
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邱毓斌
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周馥儀
「賴和基金會」執行長,現就讀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

黃國昌
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蔡培慧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

謝芮娣
成功大學政治系學生,成大「零貳社」社員。

主編簡介
許悔之
詩人、有鹿文化總經理暨總編輯,曾獲多種文學獎項及雜誌編輯金鼎獎,著有詩集、散文集多冊。
章節試閱:
【內文節選一】(節選卷一「小野看見」)
3月18日
沉睡中,世界已經改變
我們這群朋友有個社群網站,以「小蝦米」互相稱呼。集合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意思。
三月十八日中午,柯一正導演上傳了這張照片。他原本的意思是,我們可以在立法院外面長期靜坐,分成三班來輪流,不走了。
可是晚上十點左右,柯一正導演又上傳了一張立法院內的照片,說,學生們已經衝進了立法院的議場內,柯一正和一些志工們也跟著「走」進去了。
如此驚天動地的事情似乎讓人太不可思議,連媒體都來不及反應和報導。
而我們是透過自己的社群網站和ustream知道這一切。
到了三月十九日凌晨一點三十分,ustream的點閱人數已經到達十二萬人次。
大部分的台灣人還在沉睡中,世界已經改變。

3月23日
夜宿街頭
三月二十三日凌晨,我告別了柯一正,離開了空氣稀薄混濁的立法院。
我只停留五個小時就已經有點吃不消,臉孔發熱,頭發昏,更不要說那些睡在立法院的朋友們了,那真是非常艱苦的堅持。
我走在立法院外面的街道上,看到了更多為了保護立法院內學生的年輕人,他們帶著棉被毯子夜宿街頭。
我望著這些年輕人,他們正在燃燒著他們的青春和熱情,他們已經下定了決心。
我打從心裡尊敬他們,因為我自己辦不到。

4月12日
每個人都可以佔領
第十八天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回到立法院了附近,因為我知道該是放下焦慮的時候了。
我在臉書上寫著「放下焦慮。一切圓滿。人民勝利」。四月十二日,在「太陽花運動」正式落幕的第二天晚上,我經過了西門町圓環,抬頭看到了高聳入雲的電視廣告看板,還在強力播放著帆神和廷神。彷彿是一場夢,卻又那麼真實。
他們並不希望自己變成英雄,更不希望被稱為神,因為陳為廷說,他回到了新竹,看到機車還在,垃圾袋也還沒有丟,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事情會演變成這樣。
我站在那兒發了一陣呆,忽然想到其實,三十歲那一年,我們這一群電影工作者也曾經佔領過西門町的一幢叫做「中央電影公司」的大樓。
我們反鎖大門,把自己的青春也反鎖在裡面,八、九過就這樣過去了。
我忽然有所領悟,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生命中佔領一個地方。那怕自己只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小螺絲,佔領一個角落,好好的活著,好好的工作,發光發熱。只要能為社會的進步多做一點點。

【內文節選二】(節選卷二「柯一正看見」)

3月25日
第七天。半夜三點了,五分之一睡成蠶蛹,其它的人仍無法入眠。第六天有學生問我:接下去會怎樣?我們要怎麽做?說著說著,哭了。他淚眼看著我,好像要我確定的告訴他,明天會怎樣。
從第一天開始跟著他們進來,我就找了一個安靜的角落。我只想觀察、記錄、必要的時候保護他們。我不參與,讓這裡發生的是單純的學生運動。有學生在第四天想寫訊息給家人,寫著寫著,滴下眼淚。有一個收到母親傳進來鼓勵他的信,忍不住放聲大哭。
更多的是,走出去和多日不見的親人相擁而泣。
所有在外面的大人都應該感到慚愧。一個國家領導人做錯的事,要這些孩子出來阻止。兩千多萬人的未來,他們正在承擔。像囚禁在一個集體刑場裡,這種壓力,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承受得了。一批勇敢的孩子出去,換了另一批勇敢的孩子進來。他們應該可以在外面玩樂、嬉鬧,無憂無慮的。但他們選擇了這裡。
不知道明天會怎樣的這裡。
我跟那雙涙眼説出我也沒有信心但誠實的話:不管明天是走出去或被拖出去,你們都贏了。你們喚醒了大部分人,你們創造了歷史。他還是問:明天我們要怎麼做?我跟他說:什麼都不用做,你們只要坐在那裡就有一股巨大的力量,你知道嗎?他有點空洞沒有畫面。我趕快說:或者你們每個人都拿一本書或課本,坐在那邊專心的看,會嚇死那堆麻木的人。
我也懷疑這句話的力道,又加了一句:這就是沉靜的力量,沉靜的力量最大,你懂嗎?他想了很久,點點頭,轉向我:謝謝你肯和我説話。
我看著那雙十號的大鞋子沉重地走開。
我不知道我做得對不對。
但是,至少我留在這裡陪他們是對的。

【內文節選三】(節選卷三「范雲看見」)

這場街頭的民主教育才剛開始
◎范雲

啟蒙是痛苦的,這場街頭的民主教育才剛開始。

我們是一群來自全台灣,在大學與研究機構從事教育與學術的公民。在這場反服貿的運動中,我們期許自己能以所學的專業知識,貢獻於街頭的民主討論。在過去這二十多天中,「街頭的民主教室」進行了一百二十一堂課。當然,這還沒有包括五十幾個NGO夥伴們所自行規劃的關於性別、環境、勞工、人權、土地、教育等多元多樣的議題。
在這因反服貿運動而起的一百二十一堂課中:
我們談民主、憲政與抵抗權;
我們討論中國與兩岸關係以及跨海峽政商聯盟;
我們分析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對階級、移民與原住民等的影響;
我們也思考本土歷史、多元文化,與文化抵抗。
然而,街頭需要的不只是知識與理論,街頭更需要
目錄:
【序一】〈殘暴這件事,我懂〉 ◎小野
【序二】〈向學生致敬〉 ◎余永寬

【卷一】林飛帆看見
義憤的群眾在立法院外抗議,我看見「黑箱服貿」,以及必須藉由奮鬥,才會得到的光亮。
【卷二】小野看見
相信改變世界從自己開始,我看見有一群人,燃燒著青春和熱情,佔領一個地方,發光發熱!
【卷三】柯一正看見
運動第一天進立法院後就住下,我看見一個個不同姿勢的蠶蛹,承擔兩千三百萬人的重量!
【卷四】范雲看見
見證「野百合學運」以及民主開放,我看見街頭的民主教育,以及台灣民主新生的可能!
【卷五】太陽花運動史料小組、黃國昌看見
年輕朋友充滿創意、勇於承擔。大家協力齊心,負責運動中各種分工,我看見了全新的公民。
【卷六】蔡培慧看見
青年世代與社運伙伴的團結抵抗,我看見人民議會的浮現,共同抵擋那橫亙海峽兩岸的壟斷資本,走出光明的路。
【卷七】太陽花運動史料小組、周馥儀看見
彷彿就是太陽花,我看見「自囚」的一群人,用來喚醒自由、民主和正義的力量奔流匯集!
【卷八】余永寬看見
懷抱理想、承擔責任,我看見年輕人的組織、效率與執行力,以及世代交替的急迫性!
【卷九】邱毓斌、林傳凱、謝芮娣看見
太陽花運動發生在台北的立法院,但我看見來自全台的聲援、匯流與行動。
【卷十】太陽花運動史料小組、學運參與者看見
在國家巨獸的壓迫下,我們看見夥伴們的熱血勇抗與溫情支持。運動,已經遍地開花。
【卷十一】我看見
從二○一四年三月十八日到四月十日,「太陽花運動」二十四天內。你,又看見了什麼?
【編後記】我們的臉 ◎許悔之
商品說明
  • 9.7 店家滿意度
  • 0.7 出貨天數
  • 0.4 回信天數
  • 1.9 缺貨率%
店家即時通

優良商店

消費者滿意度:9.7

商店滿意度

平均服務品質

出貨速度:0.7
回信速度:0.4
缺貨率:1.9 %

近一週瀏覽次數:228950

本店商品搜尋

商品名稱 店家貨號

價格範圍  ~ 

本店全部分類

全部商品(339660)

春季展 〉5折起~6/30(1198)

2023臺北文學季特展│參展書籍79折~5/31(301)

66折起 ★第二季童書展~5/31(56)

未來人與世界末日|單書66折起~7/16(75)

佛與道 |參展書6折起~6/30(106)

遠足【幸福文化全書系】│66折起~6/16(18)

【經典DVD/黑膠收藏】(192)

◄二手書暢銷TOP500◄3折起(3)

注目新書(7328)

日文MOOK(609)

中文書(39933)

中文雜誌(1559)

歐美雜誌(60)

創意生活▶生活雜貨(997)

韓文雜誌(64)

創意生活|創意文具(1966)

唱片CD(368)

二手中文書(278559)

[x]
[x]

加入收藏清單

商品名稱:
標籤:(非必填)

你還可新增 個標籤 (每次新增限輸入一個,每次限10個字)
您可自訂標籤,方便資料分類與管理

常用的標籤:
資料傳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