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書備註 : 無畫線註記
書況:普通
內容簡介:
南德意志報:具娛樂效果的成長小說!
法蘭克福匯報:有其道德標準的長期實驗報告!
德國明鏡雜誌及焦點雜誌排行榜Top 20暢銷作品
推翻你對德國人及素食者的刻板印象
從有機、素食、純素食到果食
一場詼諧幽默 讓你捧腹大笑的飲食探索旅程
有時候,交換房子交換的不只是房子,也包括彼此飲食生活習慣。
自由撰稿小說家杜芙(Karen Duve) 曾以小說《下雨》(Regenroman) 及《這不是情歌》(Das is kein Liebeslied)授權超過14國,而登上國際出版舞台,她一直居住德國北德平靜的鄉間,和一位原居住在柏林友人的克爾斯汀交換房子,兩人因而相識,有一段時間同住在一個屋簷下。
克爾斯汀是極端素食生機飲食者,所有吃的用的都在有機商店購買,而杜芙和多數人一樣,不特別堅持健康飲食,即使知道健怡可樂裡面多的是化學添加物、蕃茄醬的重點是強化口感的化學醬而非蕃茄、香腸裡面充滿了族繁不及備載的填充物,她仍照吃不誤。但就在跟克爾斯汀同居的這段日子裡,「無肉不歡」的杜芙竟決定採取漸進式的方法,透過個人的身體力行去實驗有機、方便素、純素及果食等四種飲食法,並以一年的時間誠實記錄自己擺盪與逐漸改變飲食習慣,同時也紀錄這段時間個人在人道、生態及價值觀方面的思考,進而完成這本素食者的告白。
本書按月份從2009年12月開始,作者透過幽默風趣的筆調、清晰明快的文字,紀錄下自己在飲食習慣乃至生活習慣上的各種改變。從盡量採購沒有加工的肉類,到減少採購肉類食品,到多買蔬果產品;從減少吃蛋類製品,到購買非溫室大量栽培的蔬果,最後杜芙連皮大衣也丟棄,不再購買動物皮革製品。在此同時,杜芙也重新思考,如果我們真的不吃肉,那麼植物呢?人類的同理心究竟從哪裡開始?如果我們對於同為地球生物的動物有同理心,我們願意為這個同理心犧牲個人的慾望到什麼樣程度?例如口腹之慾,例如穿上皮革大的時尚感。為了滿足人類肉食習慣而有計畫的畜養然後大規模屠宰動物究竟符不符合經濟效益?養過雞的杜芙也自問:飼養雞隻的費用怎麼可能讓消費者在超市以2.99歐元(台幣125元左右)就買到一隻烤雞,這中間經過怎樣曲折殘忍的飼養與屠殺才能生產出一隻在超市得以賤價出售的烤雞?
本書作者無意大肆宣揚素食倫理,無意提倡生機健康,更無意抨擊濫殺動物或大量屠宰動物的人類是多麼地自私,她不過是從改變採購飲食習慣的身體實驗,重新思考個人的生活觀以及人際關係。在這本一年素食者日記式的告白裡,讀者將伴隨作者幽默溫暖的文筆,清晰卻不流於刻板的思路,與其共享這段心理與生理上的奇妙旅程。
你可以繼續享用肉食、品味乳酪、讚美蜂蜜的美好滋味,
但是你不能放棄思考,各種與飲食選擇相關的可能性!
當面對死亡時,
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與一個頭腦簡單的所謂低級生物,
哪一個更痛苦?
當一頭豬意識到自己就要被屠刀宰殺時,牠一定會絕望地嘶叫哀號;當一位諾貝爾獎得主遇到同樣情況,反應很可能與此無異。動物與人的物理特徵,究竟是一種質的差異,還是程度的不同,對此,人們迄今仍然莫衷一是。
如果你飼養了一隻動物,
目的是為了有一天把牠殺掉,
那麼你必須為牠承擔義務嗎?
是的,我要給牠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一些同伴、一片池塘、一片沙地,還有花樣變換的可口食物。而且,我還要給牠足夠長的壽命,比野生同類更長的生命。
大規模養殖業的狀況究竟要惡劣到何種程度,
才能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讓人們感覺到不適,
並願意為此開啟大腦的理性思考呢?
假如雞被關在狹窄的囚籠裡(每平方公尺三十九公斤),終日與自己的糞便為伍,腳爪潰爛,身體臃腫扭曲,沾滿令人作嘔的污穢,這些想像是否足夠可怖?或者更極端一些,假如這些雞每天增加百分之六‧五的體重,就像一個每天增加兩公斤體重的十歲兒童一樣,由於腿骨發育與肌肉發育無法同步,牠們當中三分之一不滿四十天便已行動不便,而不得不被提前宰殺,這樣的情形算不算可怕?對自身過失的種種反思,最終歸結為一條結論: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出於自私。
究竟是誰,
決定了我們吃進嘴裡的東西?
我還想問問,他每天吃進嘴裡的東西,究竟是不是他自己的選擇;或者說,在座的這些人,有哪一個人真正想過,自己該吃或不該吃哪些東西,而不是一味不假思考地讓父執輩的習慣決定自己的嘴。
作者簡介:
卡倫‧杜芙
1961年出於生德國漢堡,和一頭騾、一匹馬、一頭驢子及兩隻貓、兩隻雞同住在德國北部的農村。曾獲得多項殊榮:其小說作品《雨小說》(1999)、《這不是情歌》(2002)
《被綁架的公主》(2005)及《計程車》(2008)皆由艾希博恩(Eichborn)出版,屢創銷售佳績,並且被翻譯成十四種語言版本。
譯者簡介:
強朝暉
曾在中國大陸《南方週末》、《新京報》、《人民日報》、《世界知識》等報刊發表評論文章;在瑞士工作期間任《北京青年報》駐外特約記者,以新聞深度報導為重點,其間發表的揭露瑞士酒店學校騙局的系列報導曾在中國大陸境內外引起迴響;在德國《時代週報》工作期間,曾多次為《時代週報》、《日報》等德文報紙撰寫報導。
章節試閱:
一 2009年12月
「Ich habe nichts erreicht. Was will man mit Filmchen bewirken, wenn nicht mal Tschernobyl was bewirkt.」
(霍爾斯特•施特恩Horst Stern,德國一九六○年代著名環保節目製片人。)
在我決定作個好人的這天早上,我正站在利維超市裡,手拿一隻扁平的紙盒,上面寫著「鐵盤烤雞」。這是我經常買的一種半成品食物,它既好吃又便宜,製作起來也很方便。再加上隨「雞」附送的免洗錫紙烤盤,乾脆連刷鍋的麻煩也省了。打開烤箱門,把雞放進去,關門,溫度調到一百八十度,一個小時後,一隻香噴噴、外焦裡嫩的烤雞就可以盛盤上桌了。可是,就在我準備把烤雞放入購物車的一剎那,「蟋蟀占美尼」突然從遠處現身,三步兩腳地衝過來,一把將紙盒從我手中奪了過去。蟋蟀占美尼是我的室友,本名叫克爾斯汀,半年前搬到勃蘭登堡和我同住。作為報答,她在柏林十字山的宿舍裡也給我留了張床。從她搬來的那一刻起,兩個世界便怦然相撞。克爾斯汀平日只吃素,吃的東西大多在有機食品專營店購買。除此之外,她還把評點我的飲食習慣當作了自己的天職。所以,我便給她取了「占美尼」這個綽號,對,就是迪士尼動畫片《木偶奇遇記》裡的那隻小蟋蟀。木偶皮諾丘被仙女施魔法變成人的時候,是沒有良知的。於是,仙女派了一隻蟋蟀陪伴皮諾丘,充當他的良心守護神。在電影裡,這隻蟋蟀頭戴高高的禮帽,身穿燕尾服、硬領襯衫和馬甲,靴褲外面裹著綁腿,胳膊肘總是夾著一隻折疊傘。
「你怎麼能買這種苦命的肉?!」占美尼大喊,「你難道不知道這些雞是怎麼養大的嗎?」
沒錯,我承認,在潛意識的某個邊緣,我隱約可以猜到這隻雞活在世上的時候,生存狀況很可能不大令人開心。
「價格越便宜,飼養環境越差,道理就這麼簡單,」占美尼一邊說一邊彎下腰,把烤雞盒子端端正正地放回冷凍箱。然後,她指了指冰箱外面的價格標籤:
「二‧九九歐元買一整隻雞,這意味著這隻雞的背後,隱藏著一樁殘忍的罪行。」
我的眼前,頓時浮現出晚間電視節目裡經常出現的畫面:成百上千的小雞們,斷了喙的,瘸了腿的,一個挨一個擠在狹窄的籠子裡,腳底下踩著髒兮兮黏乎乎的糞便,伸著掉了毛的禿脖子,你爭我搶地啄食。我不得不承認,要強迫自己去思考這些漂亮的肉雞在進入超市冰庫之前究竟經歷過什麼,需要極強的意志力和忍耐力。這種思考毫無樂趣,甚至令人鬱悶,因為經過一番思想掙扎,最後只能把被鐵盤烤雞勾起的胃口硬生生壓下去。
在我決定作個好人的這天中午,我正坐在電視機前,吃著蟋蟀占美尼精心烹製的素咖喱飯(說實話,這玩意兒倒真不難吃),一邊聽她對我的電視欣賞口味品頭論足,一邊暗暗問自己,當初同意讓這個女人搬來同住,究竟是不是個好主意。我那隻患了癌症的愛犬布利趴在沙發邊上,不時向我拋來失望的目光。如果在平日,這時候的它,早就在開心地享受鐵盤烤雞的殘渣剩骨了。電視午間節目裡,正在播放一部介紹下薩克森州某養鵝農戶的電視片,大概是在為即將到來的聖誕節作鋪陳。這位農戶採用的是傳統的飼養法,也就是說,他的鵝是在戶外放養的。電視上,天空碧藍,櫻花盛開,鵝群在草地上無拘無束。女主持人用愉悅的嗓音不厭其煩地重複著一連串與幸福有關的詞彙:幸福的動物,幸福的鵝,用幸福鵝加工的鵝肉……
「聖誕節的時候,你如果還想吃烤鵝的話,不妨買隻這樣的鵝。」占美尼用和解的口吻建議道。
「你怎麼會相信這些鵝的日子過得好呢?」我沒好氣地反駁說,「牠們一點都不幸福,因為牠們現在都死了。」
我對她的道德說教仍然耿耿於懷,誰願意別人把自己當成孩子般教訓?我伸出手指著電視,說道:
「鵝群太龐大了」,其實我壓根不知道,理想的鵝群數量到底應該是多少隻,「你覺得,牠們這麼擠在一起,會舒服嗎?還有,你看見什麼地方有水了嗎?拜託,牠們可是鵝!是水禽!牠們腳底長的蹼是為了划水,而不是為了把草地踩平了。」
占美尼神情窘迫地將目光投向電視。我仰身靠在沙發上。把一個一向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人逼到牆角,這感覺可真是不壞。
「而且我敢說,這些鵝長這麼大,沒有誰見過自己的媽媽,」我不依不饒地說,「牠們都是孵化器孵出來的,牠們一個個都是孤兒。牠們暈頭暈腦地來到世上,滿眼看到的只有電燈泡。從沒有一位鵝媽媽能守在自己寶貝身邊,體貼地呵著它,護著它。這些小鵝仔只能和成百上千隻同伴廝守在一起,相依為命。而且四周圍,連一片能濕一下腳蹼的水窪也找不到。」
「不管怎麼說,反正我覺得聖誕節的時候,你最好還是吃素。」占美尼說。我隨口咕噥了句什麼,算是回答。
在我決定作個好人的這天晚上,我正坐在客廳裡看電視。占美尼到柏林去參加朋友的聚會,這下我終於耳根清淨,不用再擔心聽她嘮叨了。我的手邊,放著一杯冰鎮的健怡可樂。布利趴在地板上,專心咀嚼著一盆用
目錄:
一 2009年12月
二 1月——只吃有機食品
三 親緣關係
四 2月——繼續有機
五 同情或無情
六 3月——素食
七 4月——繼續素食
八 5月——純素食
九 6月——繼續純素
十 和牛奶有關的那些事
十一 7月——更純的純素
十二 8月——極端純素
十三 9月——果食主義
十四 We are the Champions
十五 10月——繼續果食
十六 11月——接下來怎麼辦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