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618主會場 關閉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無論想知道什麼,世界上總有一本書在研究它。
(二手書)如何謀殺一座城市:高房價、居民洗牌與爭取居住權的戰鬥
  • (二手書)如何謀殺一座城市:高房價、居民洗牌與爭取居住權的戰鬥
  • 商品編號:p0699238310494
  • 店家貨號:11313512913
  • 購買人次:0
  • 銷售件數:0

(二手書)如何謀殺一座城市:高房價、居民洗牌與爭取居住權的戰鬥

出版日期:2018-08-23
ISBN/ISSN:9789869622370
譯者:吳比娜、賴彥如

網路價
400元 290元 約可獲得超贈點: 2 點
付款方式 Yahoo618鉅獻:聯名卡滿額送2千5 永豐寵愛妳,累積分期滿2000送250
刷卡紅利折抵 接受17家銀行
  • 信用卡 接受信用卡刷卡
  • LINE Pay接受LINE Pay
  • ATM轉帳 接受ATM轉帳付款
  • 全家付款取貨 全家付款取貨
  • 萊爾富付款取貨 萊爾富付款取貨
交貨方式
服務承諾 七日鑑賞期內退貨免運費
店家即時通
  • 商品詳細說明
分級標示普級
(二手書)如何謀殺一座城市:高房價、居民洗牌與爭取居住權的戰鬥
二手書備註 : 無畫線註記
書況:良好
內容簡介:
★透過紐約等四個城市的真實探訪案例與數據調查,
探詢社區面臨房價房租飛漲、居民被迫搬遷、社區文化崩壞的過程和背後原因,
呈現城市被追求資本至上的理念扼殺、失能的血淋淋過程。


★顛覆「人口搬遷和社區文化改變是個人品味選擇,所以無法也不應加以限制」的成見,剝離品味與文化的外衣,提點出都市變遷背後的政治與經濟之手。
★如果將土地增值視為首要目標,對房地產買賣不加限制,社區潰散、住民流離失所都是合乎邏輯的正常結果。
★從微觀的個人行動到鉅觀的政策倡議,我們有權利也有責任打造出自己心目中的城市。

買得起房子,就有未來了嗎? 買不起房子,只要用租的,就沒問題了嗎?
當房價地價攀升,鄰居漸漸換人,不只你沒地方安身立命,這座城市也在死去!

用房地產帶動經濟,是台灣長年以來官方民間許多人相信的拯救景氣藥方。不過,蓋新房、炒地皮、外部企業投資和高級資產階級入住,真的能讓城市更有活力嗎?
讓我們先設想,有個房價和租金相對便宜的社區,原本就住有一群居民,或許還有自己一套富有特色的文化。後來有些外來的人們搬進社區,有的人喜歡它房價便宜,有的人喜歡它的文化……漸漸地遷入人口越來越多,社區舊有的生活方式消失,樣貌也有了改變,原本沒有的連鎖餐飲、服飾、售貨店面紛紛駐點,銀行、房地產和大型資本集團也注意到這塊小地方。最後社區蓋起了一棟棟豪華昂貴的房屋,住在裡面的人和以前的人群截然不同,街上看起來繁華興盛,雖然店家已經換過不只一輪,難再看到舊有的老店。那麼,消失的店家和原本的居民跑到哪裡去了呢?
這個又稱作「縉紳化」的情節在台灣各地都似曾相識,美國更是從一九七○年代以來就有許多城市陸續經歷,還有建築學者專門研究這個現象。作者彼得•莫斯科威茨就住在著名都市計畫研究者珍雅各最鍾愛的紐約一角,但即使是這樣的地方,經過房價房租攀升、居民洗牌的過程,也失去了顏色。以包括紐約在內的四個城市為例,莫斯科威茨拿出身為著名大報記者的追根究柢精神,追蹤了縉紳化怎麼蠶食鯨吞一個個街區,把原本因為人們聚居而形成的城市變身為不顧居民需求的資本生產工具。更重要的是,他也以生動的實例訪談指出,這些街區變化不只是文化和消費者品味選擇的結果,而是有政府的政策和「城市即生意」的意識形態和資本在背後操盤。
本書提點我們,城市是由強大的利益所形塑,而透過指認出這些特殊利益,我們可以用我們自己的設計,去重新塑造城市。當城市回歸為人們而存在,不用再擔心居住和生活的權利被搶走,安居樂業的一天才有可能到來。

>>>國內學界齊聲盛讚>>>
專文推薦-----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徐世榮

具名推薦-----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特聘教授 張金鶚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王志弘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康旻杰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舒楣
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 彭揚凱

>>>國際佳評如潮>>>
紐約時報書評、舊金山紀事報、 Truthout 、華盛頓郵報、Booklist、圖書館雜誌、
《裸城》作者雪倫.朱津(Sharon Zukin)、 社運作家莎拉.舒爾曼(Sarah Schulman)
作者簡介:
彼得•莫斯科威茨Peter Moskowitz
專職記者,文章見於《紐約時報》、《衛報》等報紙以及《紐約客》、《Wired》、《Slate》、《New Republic》等著名雜誌。他生於紐約,也長於紐約。
譯者簡介:
吳比娜
台大城鄉所,哈佛公共政策與都市規劃碩士,曾任職建築師事務所、民間基金會,參與多項規劃與社區營造專案。喜歡在大街小巷趴趴走,在社區大學開設「城市散步」課程,希望促進人對城市環境的連結。合譯有《城市造反:全球非典型都市規劃術》、《明日的農場》等書。

賴彥如
台大外文系、社會系雙學士,台大城鄉所碩士。目前從事社區營造、規劃與藝術策展工作,和文史、空間、生態有關的事都忍不住想了解。相信城市的偉大來自她包容小眾的能力。自由譯者,作品散見於環境、文化、城鄉領域,合譯有《城市造反:全球非典型都市規劃術》等。
章節試閱:
【引言】
當我大學畢業回到紐約,我發現我自己同時屬於兩種族群:被驅逐的弱勢、以及驅逐別人的中上階層菁英。我在紐約西村(West Villag)長大。離著名的記者和社運者珍.雅各(Jane Jacobs)在1961年寫下城市鉅著-「美國偉大城市的生與死」的地方,只有幾街之遙。珍.雅各在四百頁的篇幅裡,探討著紐約西村的魅力從何而來- 那小而有變化的街道景觀,多樣化職業、階級與種族的居民、它文化上的多樣流派。珍.雅各認為,美國的每個城市都應該借鏡西村,藉由創造小店家而非大賣場,以小型街道取代大條馬路,鼓勵多樣尺度的公寓和住宅型態,而非大型的集合建案。
但當我從大學回來,西村跟珍.雅各筆下自由平等的樂園已大不相同。過去我家至少每週會訂一次的中國菜外帶餐廳已經關門,取而代之的是銀行。我最喜歡的披薩小店變成了高級食品店,我哥哥高中打工的錄影帶店,變成每次只展售幾件昂貴單品的精品服飾店(那家店倒了以後,接著開了一家專賣精緻木製品的兒童玩具店)。離我父母家幾條街距離的克里斯多福街(Christopher Street),曾經以同志氛圍全美著名,如今已成為一個昂貴的區域,警察巡邏,讓這個區域變得平淡無奇。周邊街廓原本中等人家的住屋,變成了高昂的房產。貝立克街(Bleecker Street)一度沿街都是古董小店,現在已經被像是Marc Jacobs、Michael Jors、Coach等連鎖品牌取代。
如今,這個充滿我兒時回憶的地方,樹立著與社區過去毫無淵源的財富象徵,在我父母家一條街之外,突然冒出由明星建築師理查邁爾(Richard Meier)設計的三棟玻璃大樓,高度遠超過旁邊的房屋。在我老家的對面,一個原本由藝術家經營的舊倉庫工作室,上面加建了一棟粉紅色的公寓,以一個有義大利風味的名字重新命名,2008年整修完上市時,每間公寓的售價高達兩千五百萬美金。
我父母住的大樓也不一樣了。每個月,都有一戶公寓又再改建。劇作家、藝術家、一般工作人士搬出去了,取而代之的是銀行家、經商者,對老住戶相當不友善。人們進出不再為彼此拉住大門,在電梯不再互相打招呼,我不再認識我們的鄰居,我開始對大樓裡經過的每個人面無表情,那種社區感──西村之所以讓我和父母覺得有家的感覺,這個地方五十年前啟發珍.雅各的魅力,已經消失了。
從1961年到今日發生了什麼事?或至少在1980年間,當我父母開始搬到這個社區,到現在之間?珍.雅各所描述的西村已不復存在,而新的西村看起來像是舊西村的遊樂園版,好多人都走了,因為付不起劇烈高漲的房租而搬遷,現在一個一般的單房公寓月租要四千美元。當在週間走在西村安靜、綠樹成蔭的街道,你至少會看到好幾個工地,工人正在把之前原本可供多個家庭居住的房屋,改建成巨大的豪宅。2014年九月,一個德州油業富家女將她一萬兩千平方呎、城堡般的連棟別墅,以四千兩百五十萬美金的天價,出售給一名匿名買主,這棟房屋就坐落在珍.雅各之前居所的不遠處。珍.雅各原本的小屋子,現在是一家房地產公司。西村也不再像以往那麼族裔多元了──現在有百分之九十的居民是白人。在居民族群多元性上,只比曼哈頓的上東區(Upper East Side)好一點。
對於像西村這樣的改變,紐約人一般會抱怨這樣的社區「不酷」了。但對珍.雅各來說,像西村這樣的地方不只是酷而已,它們是城市依賴政府少量的治理,就能自我運作達到平衡的明證。珍.雅各提出:這些小店家、吸引藝術家作家來居住的便宜租金、長短不一的街廓、混合使用的分區政策,讓西村的街道成為觀看人來人往的好地方,也讓社區成為一個鄰里系統。店家不只是經營者,他們也是無形的警力,幫助監看治安,確保單獨上學的孩子平安到達。一個友善行人的街廓不只是一個好走路的地方,它也代表創造一個陌生人能夠彼此互動,激盪想法、影響彼此的地方。多樣性的建築,包含高級華廈、舊出租房間,意味著一群多樣的人可以負擔得起這裡的租金,不會因為收入多寡、族裔背景而被區隔。
如果一度昭示著多元平等、身為最佳楷模的西村,如今變成全美最昂貴、紐約族群最不多元的社區,這如何預言了美國城市的未來?而那些被迫離開這個新的西村的人們,他們又到哪裡去呢?
當我決定搬回紐約時,我知道西村已經變得太昂貴無法居住,所以我到處找,很快我就發現,對於一個年輕記者來說,市中心曼哈頓的單人套房還是太貴,所以我開始往外圍的市鎮找,我先跟我的男友住在皇后區的艾斯托利亞(Astoria)一年,然後是布魯克林區的貝德福德-斯泰弗森特(Bedford–Stuyvesant),然後是威廉斯堡(Wiilamsburg)和布希維克(Bushwick)。
在每個地方我都看出類似的事情在發生,只是現在我身處角色的另一方。同一個社區裡,看似有兩個世界在推擠──一組我和我朋友會去的商店、酒吧、餐廳,還有另外一組居住在當地的老
目錄:
引言

第1部 紐奧良
第1章 掙扎
第2章 縉紳化如何運作
第3章 為了重建而破壞
第2部 底特律
第四章 底特律新區
第五章 7.2區
第六章 白紙狀態是怎麼來的?
第3部 舊金山
第七章 縉紳化的城市
第八章 成長機器
第九章 不平等的新地理學
第4部 紐約
第十章 輓歌
第十一章 紐約不屬於人民
第十二章 反擊

結語:許一個不被縉紳化的未來
謝詞
商品說明
  • 9.7 店家滿意度
  • 0.7 出貨天數
  • 0.4 回信天數
  • 1.8 缺貨率%
店家即時通

優良商店

消費者滿意度:9.7

商店滿意度

平均服務品質

出貨速度:0.7
回信速度:0.4
缺貨率:1.8 %

近一週瀏覽次數:148047

本店商品搜尋

商品名稱 店家貨號

價格範圍  ~ 

本店全部分類

全部商品(334649)

春季展 〉5折起~6/30(1199)

2023臺北文學季特展│參展書籍79折~5/31(295)

66折起 ★第二季童書展~5/31(50)

未來人與世界末日|單書66折起~7/16(75)

佛與道 |參展書6折起~6/30(100)

遠足【幸福文化全書系】│66折起~6/16(13)

【經典DVD/黑膠收藏】(193)

◄二手書暢銷TOP500◄3折起(3)

注目新書(7246)

日文MOOK(616)

中文書(39802)

中文雜誌(1526)

歐美雜誌(60)

創意生活▶生活雜貨(980)

韓文雜誌(64)

創意生活|創意文具(1921)

唱片CD(369)

二手中文書(273899)

[x]
[x]

加入收藏清單

商品名稱:
標籤:(非必填)

你還可新增 個標籤 (每次新增限輸入一個,每次限10個字)
您可自訂標籤,方便資料分類與管理

常用的標籤:
資料傳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