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書備註 : 無畫線註記
書況:普通
內容簡介:
★楊志良(亞洲大學講座教授)、胡勝正(中央研究院院士)專文推薦
★吳中書(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黃孫權(破報總編輯)、詹宏志(PChome Online董事長)、管理學大師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強力推薦!
★一出版即位居美國商管書及非文學兩大書類暢銷書榜
★CNN、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專訪
★《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出版人週刊》、《科克斯評論》、《高速企業》等專文推薦介紹
台灣、日本、南韓、義大利及西班牙,目前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群。
預測到了二0五0年,六十歲以上的中國老人若自行組成一個國家,則將成為世界第三大國,僅次於印度和中國本身。
面對即將而來的老人海嘯,你,做好準備了嗎?
當過少的年輕人必須供養眾多的老年人時,那會是什麼樣的景象?當家庭人
口逐漸減少,家中的老年人將何去何從?
國家需要數百萬名年輕工人,但在國內遍尋不著時,該如何處理?企業如何爭取年輕員工加入?公司為什麼要捨棄那些老年員工?
人口變遷將如何創造或消滅整個產業?社區與國家要如何調整以因應老年公民的不斷增加?誰將受害?誰將獲利?
你也許知道,世界上的人口正在老化,但你可能不知道有多快。到了二○三○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達到十億人。這是人類歷史上頭一遭,五十歲以上人口的數量超過了十七歲以下人口。
台灣目前已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在面對小孩越來越少、老人越來越多的必然趨勢下,不僅個人、企業、社會與國家,都應好好正視老化世界的來臨,並做好萬全的準備!
《當世界又老又窮》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尤其是你:
☆你的子女是否比你的兄弟姊妹還少?
☆你是否一直希望自己的外表看起來年輕漂亮?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
☆你知不知道有些人原本計畫退休,但現在卻無法退休?
☆你現在需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嗎?
☆你的公司是否在國外僱用年輕勞工,卻強迫國內的老年勞工退休?
☆你之所以投資海外市場,是不是因為這些市場像極了「幾十年前的台灣」?
☆你的成年子女是不是搬回家裡跟你同住?你了不了解老年化世界對他們有何影響?
☆你的公司是不是有兩種薪資等級,一種供老年員工使用,另一種供年輕員工使用?
☆你對七十五歲到一百歲的人有何期待?如果你是這個歲數,你希望自己能做什麼?
泰德‧費雪曼為著名新聞工作者,他生動而機智地報導了世界各地的老年化現象,同時也詳實訪談許多家庭、僱主、員工、經濟學家、老人病學家、政府官員、醫療專業人員、企業管理人員與小企業主。在這本及時、精采而且重要的作品中,作者揭露了全球老化令人震驚而彼此連鎖的影響,也解釋了國家、文化與重要的人際關係何以因此有了變化。
作者簡介:
泰德‧費雪曼
普林斯頓大學畢業,著名新聞工作者,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中國企業無限公司》(China, Inc.)。他的文章與報導刊登於許多世界知名的報章雜誌上,包括《紐約時報雜誌》、《今日美國報》、《錢雜誌》、《國家地理雜誌》、《星期日泰晤士報》與《芝加哥雜誌》等等。他經常參與重要的廣播節目,而且在美國國際公共廣播電臺(Public Radio International)的「市場」(Marketplace)與「美國生活」(This American Life)節目擔任評論員。費雪曼擔任史丹佛大學長壽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同時也是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Dartmouth’s Tuck School of Business)的全球管理人才計畫主任兼講師。他也是一名演說家,聽眾廣布世界各地。費雪曼曾經在日本和印尼工作與生活,現居芝加哥。
譯者簡介:
黃煜文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近期譯作為《如何寫歷史?》、《王者之聲》、《氣候變遷政治學》、《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與《威徹爾先生的猜疑:羅德丘宅謀殺案》。
章節試閱:
文章作者名
泰德‧費雪曼
文章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
導論
老年化的新世界
我的母親已經八十多歲,到現在還能一邊聽著孫子的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紀念演唱會專輯一邊跳舞,還能在密西根湖湖水還很寒冷的時候下水游泳,還能到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Patagonia)與企鵝一起健行,要是積雪夠厚,她會立刻穿上全套的越野裝備外出滑雪。與此相對,我已逝的父親在六十歲時事業與創意均達巔峰,但六十三歲那年卻遭受一連串疾病的打擊。往後殘酷的十五年,他的身體越來越弱,不僅目盲、行動不便、口齒不清,而且完全失能。但他從未喪失機智與溫情,我眼中的他從未放棄生命的喜悅。
我父母的不同經驗,相信是數百萬美國人乃至於全球廣大人口的寫照。整個世界正走向老年化。不只是年齡增長而已,而是確確實實地「變老」。每個人都有活到六十歲的一天,生命巨變一樁接一樁地降臨:家庭成了空巢;退休或轉職;配偶、朋友與親戚染上重病或死亡;身體與心智衰老;在家庭與社交圈的地位及權力完全翻轉過來;金錢只出不進;隨著來日無多,與時間和永恆的關係也出現變化。
然而,老人也能為自己開闢新天地。閒暇的時間增多,社交圈也隨之拓展,因而對事物燃起新的熱情。老年人從家庭與工作的無情需索中解脫,因而產生恢復青春的甜蜜感受。人們眼中看似衰頹虛弱的老人,居然能隨著齊柏林飛船起舞,或索性親自彈唱他們的歌曲。
雖然大家都了解,是年輕人塑造了社會生活與商業,但人們現在也開始發現,前所未有的龐大老年人口將對我們造成影響。許多老年人(例如我母親)不僅健康而且生龍活虎,但也有許多老人(例如我父親)需要花費龐大的資源才能延續生命。全球人口的老化將帶來經濟、政治、文化與家庭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只會有增無減。有些變化受人歡迎,有些則否。有些人受益,有些人受害。金錢和權力與此息息相關。此外還有數百萬老人的福祉,他們一輩子工作,建立了情感關係,對於生命的一切感到眷戀。然而,這個世界的年輕人也有他們的福祉,他們需要的資源將被老年人分食,最重要的是,最終還是要由年輕人(無論身為家庭成員、朋友還是公民,都會在這個老年化的世界中逐漸變老)來照顧老人,包括他們自己。
嘿,孩子都到哪兒去了?
世界正以各種方式改變之中,這些全是人類賜給自己的最佳禮物─長壽工程─造成的結果。其他的變化還包括了家庭正逐步縮小。這段過程難以察覺,不仔細注意幾乎無法看出。對於在北美、東亞與歐洲大部分地區生活的人來說,最直接的證據或許就在餐桌前。你可以計算一下。如果你有一個大家庭,你可能要稍待片刻等你的家人完全到齊。首先注意餐桌旁最老的那一輩。他們或許是祖父母或曾祖父母,或許是姑婆與叔公。他們很可能比自己的父母活得更久。然後數一數每個成人擁有多少子女,你會發現子女的數量幾乎都是隨世代而遞減。
如果你是一名正在工作的成人,那麼你自己的家庭人數幾乎肯定小於你成長的家庭,尤其是你還花了數年時間深造的話。如果你自己的家庭是你成長家庭人口的一半,那麼你的家庭便屬於這個世界的主流。調查你的朋友。他們的家庭一定跟你很類似。
我調查自己的家庭,然後又調查朋友的家庭。故事幾乎完全一樣。我的父親生於五名子女之家,我的母親則是兩名。他們原本想生三個小孩,最後卻生了四個,因為我跟我的兄弟是雙胞胎。我與十六名堂表兄弟姊妹一起長大。我的妻子與我育有一子一女,我只有一個姪女和一個姪兒。過去我們人多嘴雜的大家庭每逢生日與假日都有聚會,而且必須借來一整車的摺疊椅與好幾張桌子。現在我們只需要一張桌子,而且我們這些已屆中年的親戚人數還超過子女。以往必須低聲談論醫師與金錢的話題以免孩子聽見,現在則可以毫無顧忌地高談闊論。
身為一名白種中年美國男子,我屬於絕大多數家庭正在萎縮的美國人之一。我的家庭故事詳細記錄在全國戶口普查紀錄上。我不知道我還能活多久。我知道我的曾祖父活到一百零四歲,但他的兒子,也就是我的祖父,只活到六十二歲。我知道我的妻子與我當中有一人很可能活過九十歲。就保險統計而言,如果我們倆能一起活過六十三歲,那麼我們之中有一人(可能是我的妻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機率能再活三十年。老年女性要比老年男性健康得多。
如果一切順利,到了二○五○年,我的妻子已經九十一歲。這一年是人口統計學上重要的一年。我們今日進行的預測,目的是要描述世紀中葉的世界人口狀況。美國國家老化研究所(U.S.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是一所預估未來的機構。二○一○年,美國介於七十五歲與八十五歲之間的人口已達一千七百萬人,但到了二○五○年將達到三千萬人。美國百歲以上人口在今日統計學上只如同雷達螢幕上的一個亮點,但研究所預測,到了二○五○年,百歲以上人口將達到兩百五十萬人。六十五歲以上的每個年齡層,其增長速度將超越一般人口的成長率,其中尤以最老的八十五歲以上年齡層在比
目錄:
台灣現況│正視世代的不公義 楊志良
推薦序│我願意活著 胡勝正
威廉老爹,你老啦
導論│老年化的新世界
只要我們稍加留心,就能發現老年化的跡象俯拾皆是。孩子越來越少,老人越來越多,世界各地幾乎都是如此。人口老化是個人的、在地的與全球的,我們必須以個人的、在地的與全球的角度進行調適。
第一章│來自佛羅里達州的問候,上帝的等待室
美國各州就像一個被眾神賦予永恆生命卻未能永保青春的人。佛州之所以能預示未來,其中一項原因是,它擁有的老年人口是五十州中最多的。
第二章│長壽簡史
沒有別的辦法比生對時代、生對地方能讓人活得更久。教育、公共衛生、都市生活與人權的進步,以及傳染病的消除,給予人類長壽的喜樂與悲傷。
第三章│老年失憶症:在西班牙發現老化
西班牙是歐盟最長壽的國家。西班牙人典型一天五到七餐的習慣,使人們維持很好的能量補充與社會關係。老化影響了全西班牙,民眾的老化已成為固定不變的公共議題。
第四章│我們如何持續老化?
人的能力開始急速衰退是從五十歲左右開始。衡量老化的方式之一,是對壓力的回應,以及回復原狀的能力。
第五章│日本,太陽消失的國度
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日本人是最晚婚的。日本與義大利、西班牙、南韓及台灣構成世界上最老的國家群。
第六章│欺騙死神
壽命延長的趨勢實際上還會持續多久?各種意見層出不窮,內容之多反映了預測的困難。針對老化的長期未來爭論不休的人士,倒是對一些明確事實具有共識:老年人與極老年人的數量不斷攀升,我們必須努力思索,這些變遷將在未來數十年對個人與全體造成什麼影響。
第七章│螺絲之都的曲折命運:伊利諾州洛克福德
在今日的洛克福德,重新找份新工作通常意謂著要學習醫療照護的技能。當製造業工作在已開發國家中消失時,推動民眾成為中產階級的力量也隨之減弱。
第八章│脆弱、備受呵護、虛弱、仁慈、煩人、甜蜜、昂貴、睿智、孤獨與格格不入:我們如何看待老人?
抱怨社會忽視老人,這種說法很快會成為一種荒謬,因為往後社會絕大多數人將會是老人。然而,年齡歧視發生在每天的社會環境、商業與工作場合中。籠罩在刻板印象下的老人,往往容易產生刻板印象的特質。
第九章│中國:還沒來得及富有就垂垂老矣?
如果這些超過六十歲的中國老人自己組成一個國家,則將成為世界第三大國,僅次於印度與中國本身。當數億中國老人構成的巨浪來臨之時,世代之間的關係將決定中國的命運。
第十章│數代同桌
當你閱讀本書時,你長壽的機會也在增加。世界的老化速度,將會比世界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做出的最大膽預測來得更快。老年化的世界裡,教育已經取代大家庭,成為老年的最佳保險。
謝辭
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