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屈臣氏9週年慶馬拉松 關閉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無論想知道什麼,世界上總有一本書在研究它。
(二手書)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當我們為自己負起責任,就能真正放手,做自己
  • (二手書)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當我們為自己負起責任,就能真正放手,做自己
  • 商品編號:p0699238930580
  • 店家貨號:11313629252
  • 購買人次:0
  • 銷售件數:0

(二手書)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當我們為自己負起責任,就能真正放手,做自己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ISSN:9789573274483
作者:梅樂蒂‧碧緹

網路價
280元 170元 約可獲得超贈點: 1 點
付款方式 刷第一卡單筆滿1500,送100
刷卡紅利折抵 接受17家銀行
  • 信用卡 接受信用卡刷卡
  • LINE Pay接受LINE Pay
  • ATM轉帳 接受ATM轉帳付款
  • 全家付款取貨 全家付款取貨
  • 萊爾富付款取貨 萊爾富付款取貨
交貨方式
服務承諾 七日鑑賞期內退貨免運費
店家即時通
  • 商品詳細說明
分級標示普級
(二手書)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當我們為自己負起責任,就能真正放手,做自己
二手書備註 : 無畫線註記
書況:良好
內容簡介: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作者代表之作
銷售超過800萬冊


這是你的人生,
你要讓自己的人生好過一些。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作者最重要代表作
★全美心理諮商師、心理治療師推薦
★美國亞馬遜心靈勵志類排行榜第一名、紐約時報暢銷書
★超過八百萬的讀者認為本書讓自己從人生谷底翻身
★書中涵蓋許多建議,幫助讀者面對人生的各種狀況
★每章附有練習活動,可以幫助讀者練習與檢視
★附有檢視表,可以加以評估自己的狀況。
★有案例說明,清楚易懂。

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其實不是他人,而是我們自己。

常常,我們覺得別人沒把我們當回事,那是因為我們也沒有把自己當回事。

當我們全心全意都關注在他人身上,擔憂著,想要解決別人的問題,便會抽離自我,與自我失去聯繫。

而我們卻忘了人生最重要、也最常忽略的責任,就是照顧自己,讓自己好過一點。

放下對他人執著,讓他人做自己,讓他人自由,我們也就讓自己自由,才能真的關注自己,活出自我。

別再以他人為生命重心,別再從他人身上尋找快樂。
因為我們的幸福與快樂並非源自於他人,而是出自於自己。

別再從他人身上尋求認同與肯定,也別再藉由他人來衡量自我的價值。
因為我們來到這世上的目的並非迎合他人的期待。我們的人生也不屬於他人。

我們能仰賴自己,我們能做出決定。或許他人一直不在身邊,但我們可以在自己身邊。

本書作者以自身的經歷與對人生的省思,來告訴讀者,我們在人生中最終無法逃避的,就是我們得自己負責照顧自己。

作者在書中列出許多寶貴的建議與練習,鼓勵讀者藉由放下執著、讓自己自由、不再當受害者、擺脫依賴、活出自己的人生、跟自己談戀愛、處理怒氣、設定自己的目標、順應自己的感覺、學會生活學會愛,勇敢地做自己,給自己所需要的,忠於自己,生命中很多的情況都會神奇地轉好。

現在,就跟自己承諾,我們永遠會在自己身邊。不管人生帶來的是什麼,我們都能面對。

給自己一個擁抱,給自己無盡的忠誠,讓我們開始照顧自己,負責任地過好自己選擇的人生,也讓別人依自己的選擇過生活。

不論發生什麼,都不要停止照顧自己。我們值得的。

林蕙瑛(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資深婚姻與家庭協談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所長)
夏惠汶(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台北市教育會理事長)
紀惠容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許皓宜(諮商心理學博士)
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副教授)
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簡介:
梅樂蒂.碧緹(Melody Beattie)
1948年生於明尼蘇達州,曾做過記者、自由撰稿作家。1986年她開始有出書的想法,遭到20家出版社拒絕之後,終於找到伯樂,並於隔年出版後,讓她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心靈勵志作家。她的這本成名作即為《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目前已銷售超過八百萬本,翻譯成十餘種語言,直到今日仍十分暢銷。而她的另一代表作,《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在台灣亦成為各大書店排行榜暢銷書。
碧緹之所以受到數百萬讀者的信任,相信她睿智的話語與指引,是因為她曾親身體驗過他們正在經歷的痛苦。她這一生中,遭遇過遺棄、綁架、性侵、酗酒、嗑藥、離婚,喪子。透過自己的生命經驗和生活的感想,她深入淺出寫下如何勇於突破的信念和哲學,因為她深刻了解被拋棄的感覺,知道怎樣幫助那些還在痛苦中載浮載沉的人。
在過去27年裡,碧緹已出版18本書,除本書與《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之外,還包括《旅行讓感覺更好》、《珍愛》、《超越共依存症》、《悲傷俱樂部》、《愛我,就不要控制我》等,另外在報章雜誌發表過數百篇文章,並常上「歐普拉秀」等許多電視節目,時代雜誌與People等亦常常專訪她。她也常在全球各地演講。目前她定居在南加州。
章節試閱:
不管人生帶來的是什麼,我們都能面對

本書的主旨就是要鼓勵大家開始照顧自己。而本章的目的,就是告訴大家,我們可以照顧自己,並非無能為力。做自己與為自己負責並不需要如此痛苦和畏懼。不管人生帶來的是什麼,我們都能夠處理,不必需要如此依賴旁邊的人。
我們與他人並非連體嬰,不必非得要某個人才能生活。誠如有位女性所說:「好幾年來我一直告訴自己,沒有某個人,就活不下去。但我錯了。我結過四次婚,他們都走了,可是我還活得好好的。」
了解沒有某人,我們照樣能生活,並不表示我們不要跟某人生活,而是或許能用行得通的方式,讓我們自由去愛,自由生活。
情緒上的安全感與目前沒有安全感的程度,都是我們做決定時,必須牢記的深入議題。有時我們是在情緒上和經濟上依賴對方,那麼要面對的就是這兩大問題,這兩者可能相互連結,也可能沒有關連。
不管是哪個都不容小覷,需要仔細考量。要是在經濟或情緒上依賴他人,而事實也的確如此,那就必須接受,並加以考量。但我相信我們是可以努力降低依賴,而且只要我們願意,是可以擺脫依賴。

以下我列舉出對於擺脫依賴可能有幫助的方法:
1. 盡可能告別童年發生過的事情。發洩悲傷。有自己的觀點。想想我們童年發生的事情,是如何影響現在的自己。

這是一位個案的故事。她父親在她五歲時離家,而還在家的五年,也大多喝個爛醉。儘管兩人住在同一個城市,父親搬走後,父女倆就很少見面。父母離婚後,父親來看過她幾次,但只是維持表面的父女關係。長大後,她偶爾會打電話給父親,通知他自己的一些人生大事,包括高中畢業、步入禮堂、迎接第一個小孩、離婚、再婚、再度懷孕等。每次打過去,父親會講個五分鐘,會說以後去看她,然後便掛斷。
她表示,這不會讓她特別生氣或受傷,因為她早料到父親會如此反應。她需要父親的時候,他都不在身邊,也永遠不會。他並未參與父女關係。從他身上得不到愛,什麼都得不到。但這就是人生現實,不會讓她特別難過。她真的認命了,也認為自己面對了父親的酗酒,並處理當中問題。父女關係就這樣持續多年。
當她最近處於離婚低潮,有天晚上電話響起,是父親打來。有史以來他頭一次撥過來。她說,當時她的心臟砰砰亂跳,幾乎就要跳出來。父親詢問她與家人近況,而這個問題過去他總是避而不談。她其實很想告訴父親,自己已經離婚(她一直想向父親哭訴,得到安慰)。正當遲疑該不該這麼做時,父親開始啜泣說,自己如何被鎖在精神病房,簡直毫無人權可言,這不公平,她能不能幫幫他?她很快三言兩語帶過,掛上電話,接著坐在地上大聲痛哭。
「我還記得自己坐在地上大哭:『你從來都不在。從來沒有。現在我需要你。就這麼一次讓自己需要你,結果你還是缺席。而且,還要我去照顧你。』」
「哭完後,說也奇怪,我居然感覺出奇平靜。」她說。「我想這是第一次我讓自己悲傷,或對父親生氣。接下來幾個星期,我開始能夠了解,真正的了解。他當然從來沒在我身邊。他從來就沒在任何人身邊,連他自己也沒有。
我也開始體悟到,自己外表堅強,但內心卻感覺沒人愛,非常沒人愛。在我心裡某處,我幻想自己有個慈愛的父親,但他離開了我(拒絕我),是因為我不夠好。我某些地方有問題。
現在我總算知道事實為何。不是我不討人喜歡,也不是我把事情搞砸(儘管我知道自己也有問題)。而是他。」
「在那之後,某件事發生在我身上,」她說,「我不再需要他愛我。那個事實讓我徹底自由了。」

在此我並不是要說,這個女人的所有問題,在她悲傷過後或意識到事實真相後,就全部迎刃而解。她可能還有更多悲傷要發洩,也還需要處理依附的特質。但我相信之前發生的事幫助了她。

2. 培育和寶貝我們內在那個害怕、脆弱又有需要的小孩。無論我們是多麼自給自足,這個小孩永遠不會全然消失。壓力可能會讓這個小孩哭喊嚷嚷。雖然沒有去刺激,這小孩可能在不經意時,突然冒出來,要人關心。

有天我做了個跟這個有關的夢,我想剛好可以用來說明。
夢中有個小女孩,大約九歲,被媽媽獨自丟在家好幾天。由於家裡沒大人,小孩深夜還在社區四處閒逛。她沒有惹什麼麻煩,而是像在找東西,設法殺時間。一到晚上,她就不想獨自待在家。那種孤獨太可怕了。
當她媽媽終於回來時,鄰居過來抱怨小孩到處亂跑,無人看管。媽媽一聽勃然大怒,開始罵小孩小孩不乖。「我說不在時妳要待在家裡,叫你不要闖禍,有吧?」媽媽大喊。小孩沒回話,甚至沒掉淚,只是站在那低垂雙眼,默默地說:「我覺得肚子痛。」

別打那個脆弱的小孩,當他/她感到害怕,不想一個人待在黑暗裡的時候。我們不必讓內在小孩為我們做決定,但也別就忽視這小孩的存在。傾聽內在小孩在說什麼。要是有需要,就讓他/她哭出來。安慰這個內在小孩,找出他們的需求。

3. 別再從他人身上找尋快樂。我們快樂與幸福的泉源並非來自其他人,而是在於自己。學習以自己為生活中心。

別再以他人
目錄:
作者的話
PART 1 照顧自己的基本概念
放下
別總是聞風即動
讓自己自由
不再當受害者
擺脫依附
活出自己人生
與自己談戀愛
學習接受的藝術
去感覺自己的感受
憤怒
沒錯,你可以思考
設定自己的目標
溝通
其他重點
學會生活,重新去愛
PART2 故事
潔西卡的故事
其他故事
PART3 什麼是共同依賴
共同依賴
共同依賴特質

後記一
後記二
推薦文
商品說明
  • 9.7 店家滿意度
  • 0.7 出貨天數
  • 1.4 回信天數
  • 0.9 缺貨率%
店家即時通

消費者滿意度:9.7

商店滿意度

平均服務品質

出貨速度:0.7
回信速度:1.4
缺貨率:0.9 %

近一週瀏覽次數:185460

本店商品搜尋

商品名稱 店家貨號

價格範圍  ~ 

本店全部分類

全部商品(313249)

66折起▶文青理財書展~4/10(218)

蔬食展 79折起~4/24(79)

5折起 西方宗教展~4/30(71)

79折起 旅遊書展~4/30(214)

春季展 〉5折起~6/30(1026)

【經典DVD/黑膠收藏】(194)

◄二手書暢銷TOP500◄3折起(3)

注目新書(6322)

日文MOOK(606)

中文書(38887)

中文雜誌(1540)

歐美雜誌(76)

創意生活▶生活雜貨(992)

韓文雜誌(66)

創意生活|創意文具(1991)

唱片CD(375)

二手中文書(254195)

[x]
[x]

加入收藏清單

商品名稱:
標籤:(非必填)

你還可新增 個標籤 (每次新增限輸入一個,每次限10個字)
您可自訂標籤,方便資料分類與管理

常用的標籤:
資料傳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