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具有獨創及開拓性的著作中,《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撰述委員葛拉威爾觀察重大的社會變遷,試圖找出這些變化來得又快又急的原因。他指出,觀念、行為、訊息及產品經常會像傳染病一樣,突然發作蔓延。一位病人可以掀起一場流行性感冒;少數人逃票,或者塗鴨,也可以引爆犯罪風潮;一位滿意的客人也可以經由口耳相傳後,讓一家新餐館高朋滿座。上述社會流行風潮發動的時候,或者感染到一般大眾的時候,就是所謂的「轉捩點」。今天的很多社會問題本質上就像人類歷史上各種瘟疫一樣,隨時可能因為小小的變數而形勢逆轉,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就在於找出這個逆轉點。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1963年生於英國,在加拿大成長,1984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歷史學系,1987年至1996年間擔任《華盛頓郵報》記者,縱橫科技領域,後來升任紐約市分社主任。葛拉威爾現任《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撰述委員。2000年出版的首部著作《引爆趨勢》隨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獲得美國《商業週刊》、《財星》雜誌等極度好評,「引爆趨勢」一詞更成為商業界一再傳頌和強調的觀念。葛拉威爾目前居住在紐約。
泛泛之交的能耐 社會學者葛蘭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一九七四年發表的著名研究《求職》(Getting a Job),非常適合說明連結者的功能。葛氏從波士頓市郊的牛頓市(Newton)挑出數百位專業及技術勞工,仔細研究他們的求職經過。其中五六%是透過自己的人脈找到工作;一八.八%利用正式管道,例如廣告及獵人頭公司,另外約兩成的受訪者直接應徵。這個結果並不令人意外;求職最好是透過自己的人脈,先求入行。不過,葛蘭諾維特也發現,這些人脈大多屬於「泛泛之交」。利用個人關係找到工作的人,只有一六.七%把這層個人關係視為「經常來往」的關係,求職者和介紹人並不算密友;五五.六%的受訪者認為,雙方的關係只是「偶爾來往」;認定雙方關係是「少有來往」的比率達到二八%。因此,一般人不是靠朋友找到工作,靠得是一般的泛泛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