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屈臣氏9週年慶馬拉松 關閉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無論想知道什麼,世界上總有一本書在研究它。
(二手書)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
  • (二手書)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
  • (二手書)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
  • (二手書)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
  • (二手書)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
  • (二手書)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
  • (二手書)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
  • (二手書)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
  • (二手書)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
  • (二手書)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
  • 商品編號:p0699237722679
  • 店家貨號:11313422638
  • 購買人次:0
  • 銷售件數:0

(二手書)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

出版日期:2015-10-29
ISBN/ISSN:9789861364384
作者:許皓宜

網路價
340元 176元 約可獲得超贈點: 1 點
付款方式 刷第一卡單筆滿1500,送100
刷卡紅利折抵 接受17家銀行
  • 信用卡 接受信用卡刷卡
  • LINE Pay接受LINE Pay
  • ATM轉帳 接受ATM轉帳付款
  • 全家付款取貨 全家付款取貨
  • 萊爾富付款取貨 萊爾富付款取貨
交貨方式
服務承諾 七日鑑賞期內退貨免運費
店家即時通
  • 商品詳細說明
分級標示普級
二手書備註 : 無畫線註記
書況:良好
內容簡介:


最暖心的「療癒嚮導」許皓宜,繼《與父母和解》後,
邁向人與人之間的「偶然撞遇」,
走進「找伴、作伴、相伴」的探索旅程。


為什麼,我總是無法愉快的與人相處?
為什麼,我總是在別人身上溫習不完美的自己?
為什麼,我總是被「讓我挫折又糾結」的人深深吸引?


每段關係裡,都有解不開的情結與鬼影,
人我關係的問題,其實都是「沒辦法信任關係」的問題。


最棒的關係,是在人前能忘我,卻不失去自我,
你得先學會「和自己作伴」,
從「我」找到「我們」,各種好關係才會隨之而來。

最暖心的「療癒嚮導」許皓宜,旁徵博引各種心理動力學概念,引你回顧並化解童年、成長時所留下,那些跨不過的情結。

觀賞一場又一場似曾相識的內心小劇場,面對並解放內心無法放過自己的遺憾,然後才能發現,原來每段好與不好的關係,都可以很有意義!

在關係中發生的一切,都是兩人的「共同演出」,
當一段人我關係出現問題,請回頭想想,你和其他人如何詮釋彼此的內心戲:

我與我自己:有時候,並不是「這個人做了什麼」讓我難受,更有可能是「我自己的難受」讓我難受。有時候討厭一個人,其實只是在別人身上,看到討人厭的自己。

我與父母:從小,父母通常同時提供我們「興奮開心」與「責難挫敗」兩種經驗,所以成年後,如果一個人只是總讓我們感受到「興奮開心」而沒有「責難挫敗」,這段關係也就顯得不那麼吸引人了。那些讓我們感到挫敗,卻又被我們喜歡的人,正是幫助我們練習「在挫折時也能愛自己」的人。

作者簡介:
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曾在大專教學多年,也曾走入醫院和社區,聆聽發生在不同場域的故事。受過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的專業訓練,是國內長期耕耘於婚姻與家庭治療訓練的師資之一。長期於公共電視「爸媽囧很大」等節目擔任客座來賓&親子教育專家,並為《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隨年歲往上攀爬,她越體會:人們在關係與自我的探尋中,內心所盼所求,不過「真誠」二字而已。
所以她離開諮商專業系所的教學,真誠地回到自己初衷所愛的書寫——以一種面對人心的深刻與同理。她的口吻直接而犀利,筆調溫暖而幽默,從自己、父母到周圍的人,以及許許多多的關係,寫出了發生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故事,也記錄了我們記憶中不同典範的關係。
只願,我們能從各種曾經無法理解的人我關係中,發現那裡頭原來具有認識自我的深刻意義。然後同意,原來我們生而都自有一種獨特的價值與魅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現專職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並兼任學生諮商中心主任。曾出版著作為《與父母和解,療癒自己的不完美》(如何出版)《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在愛情的四季裡,妳依然可以做自己》,以及有聲書籍《聽孩子說,我們忘了的事》。

章節試閱:
與自己為伴
一段真正的關係,是 ……
不管發生什麼樣的問題,我們理解情感糾葛越深,表示我們潛意識記憶的互相涉入越深,意味著我們對彼此越重要。
所以我們願意看到,彼此心裡那份對關係希望感的存在,願意給彼此時間,去探索我們壓抑在心裡的細微傷痛。
我願意看到真實的你,你願意認識真實的我,我們能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彼此之間的互動。
我們也願意給自己和對方空間,即使在美好的改變中仍存在著質疑,因為事實上,很難有個人是完全信任著別人,正如同我們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學習相信自己。
然後我們就不知不覺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如此深刻有意義,即使是痛苦的過程也帶來一種理解的美好。
最後我們回到自己。是的,回到自己,學習把關係中獲得的理解,轉化為對自我的療癒與安定。 深深享受著,在關係中,還能與自己為伴。


過去情結影響現在的關係
情結起作用時,會把人逼到情緒死角加以霸凌。
——莫瑞.史丹 人從哪裡來?
從生物學的角度,這肯定是個笨問題!人當然是從女人的肚子裡來。
那麼,人格從哪裡來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則有個說法,人格從人與人之間的「精神連結」1而來。
我們誕生並生活在人與人的連結中
男人和女人結合,誕下一個孩子。男人與女人之間產生了一種關係,一種心智上的相互影響,一種精神上的相互連結。接著他們用這種關係去養育所誕下的孩子,他們相互連結的精神內涵也跟著傳遞下去—以各種有形與無形的方式。
舉個例子來說,早年的台灣社會,老年人的自殺率很令人擔憂。在南部的農村,有些年紀大而久病厭世的老人家,開著自家犁田用的車,趁著夜半清晨無人的時候,直直開往水田裡,在耕耘一輩子的土地上結束生命。
這些有關死亡、失蹤、誰離婚又離家的事件,常常是家庭、甚至整個村莊的居民不能說的秘密。即便如此,那些說不出口、不方便說的,卻又是大家一同共享的往事,就用一種迂迴的方式傳遞給後代。例如:鄉村開始成立守望相助自治隊,變得特別重視健康、研究養生,或者,流傳夜半絕對不能出門,哪條小徑有野鬼出沒的傳說。
日子久了,子孫可能不再聽聞那些古早軼事,但某些想法與印象,卻像真理一樣地被保存下來。
這是一種精神連結,已經傳了好幾代,卻不再有人記得原委。為何大家要信奉這樣的規則與規定?
走不出的情結,誤導我們的人生
一位現年四十多歲的中年婦人,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三個姊姊,下有一個弟弟。看到這樣的家庭,我們很快可以想像到,在她所屬的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她的母親也許是付出相當大的努力,才在連續四個女兒後盼到一個兒子。
果然,婦人心裡最大的委屈,是父母將家庭裡所有的資源和心力,都給了家裡唯一的男孩;雖然其他姊姊都默默承受,她卻像承接了家族裡所有女孩的不滿,一股腦地對父親的偏心感到憤怒不平,卻又極盡所能渴求一家之主的父親能多給她一點關愛。
她原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女性,但為了感受到自己可以被別人關愛,她把自己的能力無限縮小,用一種相當無能的方式向別人索求。她不斷生病,不斷被僱主解聘,以至於生活所需都要仰賴社會福利加以供給。
她遇到了一位相愛的男人,但不相信對方會為她付出金錢與關愛,所以不願意走入婚姻,以免有天被拋棄。她為男人生下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但卻沒辦法好好關愛自己的兒子。她可以把女兒養得白白胖胖,兒子卻像個營養不良的小大人,反過頭來得要照顧母親。
她沒辦法走出古早時期的精神連結,被困在重男輕女的規則裡,詛咒了自己的未來,也捆綁了自己的下一代。
於是她內心的舞台就這樣演著:一個千古不變的怨婦,周圍圍繞著擁有無上權力卻不願給她資源的男性。男人和女人之間永遠橫放著一個無法跨越的情結:有了男人,就要犧牲女人,所以女人永遠要知道如何恨著男人。
就像她如此恨著自己的兒子,卻不願承認母性充滿的她又是如此愛著自己的兒子。
這是過去情結,一種卡住我們情感流動的心結,最令人擔憂的是,你可能很難意識到它的存在,然後不知不覺地被它操控。它可能來自原生家庭,也可能來自代代相傳的社會文化。它扼殺了我們心理上的自由,讓我們誤以為自己的人生沒有選擇。
當感受有所覺察,情結就得以被認識
每個人都有一個健康的部分和一個神經質的部分,一個現實的部分和一個幻想的部分,一個現在的部分和一個過去的部分。所以我們都同時是成人也是孩童,保有孩童想要親近父母的部分,以及父母想要親近孩童的情感。
我們期盼自己能夠照顧別人,卻又渴望被人關愛著。
這些矛盾並存於內在的感受,在我們遇到不同人的不同時刻,反反覆覆發生。
矛盾的感覺很難受,卻才是一種正常。如果你只想活在健康、現實和現在,可能還需要壓抑某部分的自己,同樣的,如果你只活在神經質、幻想和過去,就不會知道,自己其實有走出過去情結的能力。
如果我們只選擇活在其中
目錄:
推薦小語
推薦序  「我」和「我們」,缺一不可的生命存在課題 蘇絢慧
推薦序  從逃避到期待和每一個人激盪出火花 律師娘
推薦序  透過深刻對話,看見意想不到的自己 趙文滔
作者序  人際中無法遠離的煩惱,勢必有意義

第一站 獨立還是群聚?從「我」找到「我們」 人生來孤獨
人際關係的本質
如果有些關係需要偽裝
過去情結影響現在的關係
人際關係能超越過去
水平關係與深度關係

第二站 跨越關係中的心理情結:揪出「我們」之間的阻礙
「我不需要別人」是一種過度補償的自信:讓「潛意識」意識化
人際創傷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關係中的「情感轉移」
集體心靈不成熟的後遺症:印象深刻的「內在人物」
你可以跳脫集體心靈的同化:「神秘參與」的歷程
別人怎麼看你,都從你心底而來:關係中的「鏡映效應」
充滿挫敗感的關係居然令人著迷:「逆流而上」的人我關係
沒有回應的環境導致自戀性暴怒:「共情」的力量
你不在,但我知道你在:「恆常關係」的考驗

第三站 學習信任關係:營造「我們」之間的地久天長 你可以選擇開啟「真正的關係」
真正關係的入口,「希望感無所不在」
「我們都有份」,才有改變的空間
理解潛意識的「神秘吸引力」
認識如影隨形的「家庭原型」
「好的改變」也需要適應
人生不能沒有伴,這是與自己為伴的基礎

第四站 在關係中療癒:從「我們」之間修復「我自己」
躺椅上的心理分析
在現實裡了解你的人
不是你有問題,是你的情感出了問題
「極度討厭」比「稍微喜歡」更重要
互相憎恨裡的彼此需要
「保護」比「照顧」更容易
在「真正感覺到」之外,還有「真正享受到」
「愛」沒什麼了不起,只是一種價值觀

尾聲 榮格思想給人生上下半場的啟發
給人生上半場
給人生下半場
商品說明
  • 9.7 店家滿意度
  • 0.7 出貨天數
  • 1.4 回信天數
  • 0.9 缺貨率%
店家即時通

消費者滿意度:9.7

商店滿意度

平均服務品質

出貨速度:0.7
回信速度:1.4
缺貨率:0.9 %

近一週瀏覽次數:179049

本店商品搜尋

商品名稱 店家貨號

價格範圍  ~ 

本店全部分類

全部商品(312871)

66折起▶文青理財書展~4/10(218)

蔬食展 79折起~4/24(78)

5折起 西方宗教展~4/30(71)

79折起 旅遊書展~4/30(214)

春季展 〉5折起~6/30(1024)

【經典DVD/黑膠收藏】(194)

◄二手書暢銷TOP500◄3折起(3)

注目新書(6322)

日文MOOK(606)

中文書(38869)

中文雜誌(1540)

歐美雜誌(76)

創意生活▶生活雜貨(992)

韓文雜誌(66)

創意生活|創意文具(1991)

唱片CD(375)

二手中文書(253925)

[x]
[x]

加入收藏清單

商品名稱:
標籤:(非必填)

你還可新增 個標籤 (每次新增限輸入一個,每次限10個字)
您可自訂標籤,方便資料分類與管理

常用的標籤:
資料傳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