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9866006081
日本Amazon讀者五顆星推薦★★★★★
三個技巧,人人聽懂你的話!
「老是雞同鴨講,令人火大!」
「怎麼講半天,對方還是聽不懂!」
「老闆到底是要我做什麼?」
溝通問題無所不在,究竟該如何解決呢?
解決七萬人傳達障礙的諮商師親自現身說法,讓你輕鬆成為溝通高手!
只要一點點的改變,從「說」、「聽」、「看」三個習慣著手,你的想法、建議、優點,就很容易傳達給周遭的人,讓你在溝通時省時省力,大幅改善你的人際關係。
只要小小的改變,一夜之間,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完美的溝通,目的在於「傳達」,因此重點不是「自己說了什麼」,而是「別人聽懂了什麼」。
掌握「傳達」訣竅,溝通輕鬆順利!
◎將事情拆解成「自己」、「對方」、「訊息」
徹底了解自己想說的是什麼、對方接收到的是什麼、訊息所要傳達的內容和目的是什麼!
◎理解「頭腦的落差」和「心理的落差」存在與每個人之間
你所說的話,對方覺得聽懂了,實際上他可能搞錯方向。
看清人與人傳達過程中的隱形落差,讓你對症下藥,解決溝通不良的病症!
◎改變你的「說」、「聽」、「看」習慣!
陳述事情時,你該想的是對方能否真正理解,而不是自己講完收工結束;
聽別人說話時,你該做的是從中了解對方想說的,而不是顧著無意義的附和;
和別人初次見面,比起暗自在心裡評判對方,替自己塑造好形象更加重要。
有效的傳達,讓你做什麼都事半功倍、輕鬆順利!
無論你是想要讓會議有效率地進行、與人輕鬆對話,還是想聽懂老闆的話、交代下屬好好辦事,甚至讓團隊能力好好發揮、增進你的人際關係,你都必須知道如何「正確的傳達訊息」!
讓傳達零落差,溝通無障礙!
無論是會議、斡旋、商談、簡報,只要是溝通上的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作者簡介:
稻增美佳子
人力資源學院(HR Institute)副社長、諮商執行顧問。在商業突破研究所大學(BBT)擔任經營學教授,負責「企業研究」。
企業諮商之外,開發「Know How, Do How」的研習課程,目前亦致力於社會事業,為人力資源學院一系列商管書的主要執筆人之一。
以諮商師的身分,幫助聯結公司內部利害關係不同的員工;以一個研究所教授的身分,在網路上教導學生如何清楚明白地表達個人意見、用英文聯結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筆譯‧口譯‧對話);以一個義工的身分,幫助不同集團、不同人士之間相互溝通。
作者作為一個教授溝通技巧的講師,輔導人數超過七萬人,而從長達十八年的經驗,作者更發展出獨特的溝通技巧。本書即為作者的教戰守則,首度公諸於世。
譯者簡介:
黃毓婷
成長於北海岸的山城基隆。
喜歡讀,能夠寫,並且熱愛生活。
章節試閱:
序章 培養溝通的三個習慣、六個方法(摘)
1.把事情拆開來思考
將事情拆解成「自己」、「對方」與「訊息」的話……
明明已經說得口沫橫飛了,對方還是聽不懂我在說什麼………
或者,自己說過的話完全被對方曲解……
發生這種事真的很讓人喪氣吧!
到底為什麼會溝通不良呢?
溝通不良時,再怎麼懊惱也是枉然。那麼,我們就來仔細看看這個撲朔迷離的「為什麼?」也就是溝通不良的原因吧!
諮商師喜歡先將事情拆開來思考,而大多數的事情,在拆開來之後便能看出原因,接著,再來商討如何因應。
若是把溝通不良的狀況拆開來,可以看見以下三項要素:
①自己(說話的人)
②對方(訊息接收者)
③訊息(目的.內容)
這三項要素裡少了任何一個就無法達成溝通的目的,就算有說和聽的兩方,但訊息若不明確也算不上是溝通。不過,在這裡先假設訊息是清楚的。
為什麼自己想表達的意思無法傳達給對方? 很簡單,因為對方不是你,對方和你畢竟是不一樣的兩個人。
這個理所當然的道理或許會讓你感到訝異,偏偏大家常常忽略的就是這個簡單的事實。
比方說,曾經不分晝夜、全天候工作的部長或課長們,多少會在管理員工的時候也暗自抱著和自己一樣超時工作的期待。
這種人會在禮拜五的上午突然發派工作:「這件工作比較急,拜託你在禮拜一早上交給我──還有三天,應該沒問題吧!」 然而被指派工作的人很可能會這樣反駁:「我六、日要休息」。
別人不是你,因此「為了滿足客戶的期待,在禮拜一早上把工作趕完是天經地義的事」的這個想法,別人不一定能接受。
在這種情況下,毋寧用具體而尊重對方的方式表達,才能促使下屬主動幫忙。
比如,你可以試著說:「都已經禮拜五了才拜託你,實在很抱歉。A公司的企劃需要緊急作修改,能不能請你撥個空,我們找個地方談談?」
同樣的,年輕人也不能要求上司或長輩照著自己的想法做事。要知道,上司或長輩與晚輩之間,不論經驗、想法、知識或資訊量都有差距,對工作的想法和價值觀自然也不一樣。
但對方如果是和你有許多共同點的人,順利溝通的可能性就大得多,比如說,你們是從小的玩伴、參加同一個社團、年齡相仿、有同鄉之誼、在同一個行業。
相反的,如果對方和你是完全不同的類型,那麼相互之間的各種差異就會形成「自己和對方之間難以跨越的鴻溝」,造成溝通的障礙。
話說回來,目前各大公司磨練溝通技術的需要已經比以前更加迫切了。
以往的大企業多半是同質性很高的組織,公司裡的多數派是「健康」又「優秀」的「男性」、「正職員工」,可以容許相互之間心領神會、不假言表的溝通,實際上也運作得十分順暢。
但是現今的社會,往開發中國家去推展的業務越來越多,與各式各樣人們的接觸也大幅增加。女性、外國人、身障人士、約聘員工、合作伙伴……,和這些共同點不多的人們相處,早已經是勢在必行。
從前所謂的「你不說、我也懂」或者「跟著我的腳步走」那種只求心領神會的學習型態,已經是日暮西山了。
【總結】
別人與自己本來就有差異。
若不從這個大前提出發,溝通是不會有結果的。
3.說、聽、看
溝通不良的問題不僅僅在「說」而已
每當我在研修課上詢問學員:「各位認為,怎麼樣才能把自己的意思清楚傳達出去?」 最常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大聲講話,咬字清楚」、「看著對方的眼睛」、「不要講得太快」、「有自信地說」等等。
這些都是必要的條件。大聲說話絕對比輕聲細語清楚,而講話的人,若是眼神游移,勢必會令聽的人感到不安。除此之外,還有放慢講話的速度、不要畏畏縮縮地講話……,這些都是與人說話時相當重要的事項。
但是,光只是改變了講話的方式,溝通就能順利嗎?並不盡然。
打個比方,有許多銷售員明明口才生動、唱作俱佳,卻怎麼也沒辦法把商品推銷出去,或者,明明他對商品的介紹無懈可擊,卻不能讓人看出商品的優點,並說服客人把東西買回去。換言之,口才並不是他們溝通不良的問題。
如果溝通不良的問題不僅僅在「說」而已,還可能有哪些原因?在這裡,我們同樣可以把溝通不良這件事拆開來想一想。
與人溝通的熱忱→消除頭腦和心理的落差
→解決溝通障礙→理解和共鳴→接納→溝通達到一致
首先,你有沒有「想要告訴別人」的熱忱,如果連傳達的熱忱都沒有,要談溝通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因此,請先看重自己想要傳達的內容,至少要具備「這件事很重要,我一定要告訴你!」這種程度的熱忱。
有了傳達的高度意願之後,接著就是怎麼「說」的問題了。說了,就等於把訊息傳達出去,但即便是說了,也有可能遇到「講不通」的情況。
這個時候,就要「聽」了。
如果單方面的傳達無法讓對方接納,便需要促使對方表達出看法,並且用心去聽。這麼一來,透過「聽」來達到有來有往的對話,
目錄:
寫在前面
序章 培養溝通的三個習慣、六個方法
1 把事情拆開來思考
將事情拆解成「自己」、「對方」與「訊息」的話……
2 人與人之間的兩個落差
理解的難處在於「頭腦的落差」/「心理的落差」使各人體會不一
3 說、聽、看
溝通不良的問題不僅僅在「說」而已/「談」與「講」/「聞」與「問」/「看對方」並「知道別人怎麼看自己」
第一章 有助溝通的說話習慣
方法一 使對方容易明瞭的談法──配合對方的情況和能力
1 如果突然被要求發言……
掌握三個原則,讓你的即席回應有條有理/在三秒內決定內容主旨/三足鼎立的架構/把球丟回對方手上/句子要短!句子與句子之間要放進正確的接續詞
2 內容的層級和主軸要合拍
講完歐洲和非洲之後,馬上跳到大阪?!/說話一旦偏離主軸,會議就陷入迷魂陣
3 用4W1H的原則來說與寫
殺手訊息不是What,而是Why
【專欄一】開會的技巧
方法二 使對方產生共鳴的講述法──喚起對方的情緒
1 講故事
用故事帶人,而不是用腳步/套進一個讓人感興趣的故事
2 心口要一致
自問自答的訓練:把所想的用嘴巴講出來
3 從「圖」和「地」來編故事
先問自己「我要傳達的訊息是什麼?」/找出「心理的落差」後,換個方式打比方
4 經驗談的架構是「平穩順利→發生事件→遭遇困難→達成目標」
人們對失敗或挫折的經驗談容易產生共鳴/多使用形容詞、副詞、接續詞
5 把「啊~」、「嗯~」、「呃~」的「尾巴」拿掉
語氣詞的尾巴太多,會給人缺乏自信的觀感/任何人都有辦法改掉使用語氣詞的毛病
【專欄二】做簡報的技巧
第二章 有助溝通的聆聽習慣
方法三 獲得對方資訊的提問法──拉近雙方的距離
1 讓對方感興趣
準備幾個可以讓對方順手推舟的問題/預先做好準備才能問出好問題
2 鍛鍊你的發問力
你能對保特瓶提出幾個問題?
3 利用「封閉式的問題」製造有來有往的節奏;利用「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出深入的談話
透過問題修正自己的假設/請別問沒有意義、曖昧的問題
4 鍛鍊自己回答問題的能力
換個觀點,找出三個理由來陳述
如果你聽不懂對方的問題,請當場再問一次
【專欄三】問問題的技巧
方法四 得到對方信賴的聆聽法──讓人想更進一步聽你說話
1 聆聽時,不對措辭進行回應,要瞭解的應該是心情
溝通過程中,產生誤解、曲解、會錯意,一點也不稀奇/試著閉緊嘴巴,尊重對方的說詞
2 回應、附和別人說話時,要注意措辭和語調
釋放自己正在專心聆聽的訊息/不先入為主、不多做詮釋、全盤接受
3 想開口反駁時,試著把注意力集中在對話的目的上
對話的目的是要宣揚自己的正當性嗎?/閉上雙眼、用腹部深呼吸後,再把話說出來
【專欄四】提案的技巧
第三章 有助溝通的「觀察」習慣
方法五 尊重對方的觀察法──消除自己對他人的負面成見
1 消除成見
成見遠比自己想像的更根深砥固/同樣一件事情,名嘴和街上的宣傳車,說起來感覺就不一樣
2 注意自己的主觀,換個角度思考
你是否常不自覺地認為「這個人很難相處」……/面對的人或狀況不同,態度就會不同/請把手放在別人看得見的地方/多做解釋惹人嫌
3 謹記說話的目的──為了對方而發言
你的發言是為了自己?還是對方?
【專欄五】談判的技巧
方法六 增進自我形象的方法──減少別人對自己的負面印象
1 別人也戴著有色眼鏡在看你
總會遇到八字不合的人/你在別人心目中是什麼形象?/如何消除別人的有色眼鏡?
2 負面印象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無心的一句話和一個動作,都在形塑別人對你的印象/別說「可是」、因為」、「所以說」/否定別入的話前,加上「稍微」、「不太~」可以緩和語氣
3 從別人的眼睛來看自己
什麼是「媒體力」?/意見是好的,說法卻有問題!/有意識地創造同樣的呼吸節拍
4 先有目的意識,才有熱忱
「這件事我非說不可!」/溝通時,你該做什麼?怎麼做?
【專欄六】道歉的技巧
